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阑尾炎临床症状主要是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腹痛的发生刚开始在上腹部,患者可能表现为胃部不适,有的患者把它当成胃病进行治疗。
但随着病变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脐周及全腹阵发性疼痛,这时疼痛的特点常表现为阵发性绞痛。随着炎症加重和病变发展,患者会慢慢出现持续性的右下腹疼痛,这时疼痛在程度上可能会有所减轻,但疼痛会相对固定,病人随着活动、深呼吸或咳嗽会出现右下腹部明显疼痛。这个过程称为转移性的右下腹部疼痛,临床上80%的急性阑尾炎的患者都有这种特点,它也是诊断急性阑尾炎最常用的临床的依据。
当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慢慢蔓及到脐周和全腹,出现右下腹部疼痛时一定要高度警惕是否为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

问题没解决?找专家咨询一下

知名专家24小时在线回复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医患问答

更多

急性阑尾炎起因

急性阑尾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阑尾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急性阑尾炎的病因主要有两个:一、阑尾管腔阻塞,阑尾是一卷曲的管状器官,它开口于盲肠,远端为盲端,阑尾的管腔细、开口狭小,容易阻塞,阻塞后会造成阑尾血液循环障碍,加剧阑尾炎症。年轻人的阑尾壁内富含淋巴滤泡,淋巴滤泡的增生是造成年轻人阑尾管腔阻塞的主要原因,粪石也是管腔阻塞的原因之一。不常见的原因有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等。二、细菌入侵,阑尾管腔阻塞、细菌繁殖,造成阑尾管腔内压力增高、血运障碍,阑尾缺血、梗死和坏疽。急性阑尾炎的细菌主要来自于肠道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阑尾周围其他器官的化脓性感染也可波及到阑尾,引起继发感染。另外,人体远隔组织器官的化脓性细菌感染时,细菌也可以通过血液循急性环到达阑尾壁引起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输液

​急性阑尾炎是指右下腹部疼痛,阑尾出现了炎症。如果输液治疗,采取了保守治疗的方式,保守治疗输液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用抗生素给予抗炎治疗。二、是给予补液,临床上所用抗生素一般选择针对革兰阴性氏菌和厌氧菌比较有效的头孢2、3代,以及青霉素类和抗厌氧菌类的药物,比如甲硝唑、奥硝唑药物,联合用药。一般来说,抗炎治疗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有的患者输液两三天疼痛减轻了,也就不输了,这个时候炎症没有完全的消退。如果输液疗程不够,容易变成慢性阑尾炎,导致阑尾炎反复的复发。所以说急性阑尾炎输液,要选择头孢类和青霉素类,或者抗厌氧菌类的药物,输液七天左右,根据情况有可能输到十天。还有一种境况就是如果输液效果不好,也不能一直输液,要采用手术的方式将病变的阑尾切除,这才是治疗阑尾的根本措施。

急性阑尾炎处理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妇女,在阑尾炎手术以后,应该积极的卧床休息,避免刺激到腹部,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营养物质的补充,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饮食,补充营养,继续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急性阑尾炎时,厌氧微生物感染占到75%~90%,所以还应该联合使用甲硝唑,奥硝唑或者替硝唑,继续妊娠时术后3~4天应该选择宫缩抑制剂,比如黄体酮,硫酸镁,利托君等。药物应该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广谱抗生素,比如β内酰胺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