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诊断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故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需要临床表现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尤其是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组织检查。

下面系统地介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主要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病人可以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
2、实验室检查
(1)胃液分析:A型CAG患者多无酸或低酸,B型CAG患者可正常或低酸。
(2)胃蛋白酶原测定: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分泌,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血及尿中的胃蛋白酶原含量减少。
(3)血清胃泌素测定:胃窦部粘膜的G细胞分泌胃泌素。A型CAG患者,血清胃泌素常明显增高;B型CAG患者胃窦粘膜萎缩,直接影响G细胞分泌胃泌素功能,血清胃泌素低于正常。
(4)免疫学检查: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测定,可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分型的辅助诊断。
3、X线检查

X线胃钡餐检查大多数萎缩性胃炎患者无异常发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胃体粘膜皱襞平坦、变细,胃体大弯的锯齿状粘膜皱襞变细或消失,胃底部光滑,部分胃窦炎胃粘膜可呈锯齿状或粘膜粗乱等表现。
4、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胃镜检查及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胃镜诊断应包括病变部位、萎缩程度、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肉眼直视观察萎缩性胃炎的粘膜多呈苍白或灰白,皱襞变细或平坦。粘膜可表现红白相间,严重者有散在白色斑块。粘膜下血管显露为萎缩性胃炎的特征,可见到红色网状小动脉或毛细血管,严重的萎缩性胃炎,可见有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细小颗粒或较大结节。亦有粘膜糜烂,出血现象。胃粘膜活检病理主要为腺体不同程度萎缩、消失,代之以幽门腺化生或肠腺化生,间质炎症浸润显着。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慢性萎缩性胃炎c3

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病情的轻重,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而c3级指的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活动期表示正处于活动,提示胃炎加重,或者正在发作的情况。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镜下萎缩界限的范围,进行分类,可以分为C,CC3等等,c通常是指萎缩的界限,从胃窦开始到小弯,并且未超过贲门者为闭合型,也就是c型,如果超过了贲门,就称之为开放型,也就是o型,其中c型分为三个亚型,C1是指萎缩的界限局限在胃窦部,C2是指为萎缩的界限超过未缴,C3是指萎缩的界限,超过胃角,并且接近贲门。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同时也注意保证良好的情绪,配合应用一些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尽早进行治疗,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时进行杀菌处理,才有利于促进病情的康复,也可以配合应用一些养胃的中成药物。

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即浅表性胃炎,以及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的胃炎。因为萎缩性胃炎说明胃黏膜和上皮和腺体出现了萎缩,以及出现腺细胞减少的现象,这时候胃黏膜也会出现变薄。现在临床上,就是说有诊断慢性胃炎或者是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一般就是靠胃镜下来判断的,对境下的鉴别,慢性胃炎主要看我们胃黏膜的充血水肿红白相间,以红为主。

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果你没有什么临床的表现,原则上以利饮食控制为主,饮食上避免吃辛辣刺激凉的和硬的食物,这样可以减少胃肠道的刺激,伴有轻度的肠化生,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因为本身的肠化生,比如达到了重度,那么就是个癌前的病变,所以一定要值得注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不要等疾病达到了后期再感染治疗,这样就完了。一般而言,轻度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属于严重,症状也很轻微,甚至有一些患者没有症状,大多数的人会有一些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轻度腹胀,大多数症状轻微可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