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常见并发症及防治策略
时间:2021-09-06
尿 外 渗
尿液外渗主因新建尿道存在较大的组织间隙(缝合不够严密、部分缺血坏死),排尿阻力较大(尿管堵塞/扭曲折叠、尿道狭窄),尿道海绵体发育不良(缺乏有效支撑)等。因此手术时应选用血运丰富的组织重建尿道、严密地缝合尿道、采用尿道支撑管、配合弹力包扎等措施可明显减少尿液外渗的发生。一旦出现明显尿液外渗,建议延长留置导尿时间,已拔管者可充分润滑后重新插入导尿管继续引流5-7天,同时配合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扩散。无改善或加重者,可局部拆除部分缝线,充分引流。
皮 瓣 坏 死
术后皮瓣坏死主要因为手术解剖破坏皮瓣血供导致缺血坏死、细菌感染、尿外渗、患儿本身皮瓣发育不良或瘢痕性皮瓣等。表浅且小面积的皮瓣坏死可适当清除坏死组织,外用促愈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等),配合广谱抗生素应用,一般可自愈。坏死面积较大较深的,甚至形成尿道瘘、尿道裂开的,则可导致尿道下裂修复失败,需要二期手术修复。
尿 道 瘘
尿道瘘表现为术后排尿时,在尿道口及造瘘口以外的地方出现漏尿现象。造成尿瘘原因可能与局部感染、缺血坏死、线结反应、伤口愈合不佳、尿外渗、尿道狭窄等因素有关。尿瘘的术程预防是关键,除了精准解剖缝合外,可根据不同的术式和自身材料,合理选择“防渗漏层覆盖”(常用材料:包皮瓣、肉膜瓣、鞘膜瓣、新型人工复合材料等),可有效降低术后尿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