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的诊断
时间:2021-09-14
尿道下裂的发生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已证实的原因包括:雄激素受体异常、遗传基因突变、内分泌失调、异常细胞间信息传递、表皮生长因子表达降低和环境因素等。
尿道下裂的临床表现
1.异位尿道口
尿道口可异位于从正常尿道口近端至会阴部尿道的任何部位。
部分尿道口有轻度狭窄,其远端可以有黏膜样浅沟;如果尿道海绵体缺如,远端尿道常为膜状;尿道口位于阴茎体近端时尿线向后,患儿蹲位排尿。
2.阴茎下弯
即阴茎向腹侧弯曲,是尿道下裂伴随的严重问题,既影响外观也影响功能。国外尿道下裂合并明显阴茎下弯者约占35%,国内就诊患儿以中、重度下裂居多,阴茎下弯比例较高,下弯程度也较重。
按阴茎头与阴茎体纵轴的夹角,可将阴茎下弯分为:①轻度:小于15°;②中度:15°~35°;③重度:大于35°。
导致阴茎下弯的原因主要是,尿道口远端尿道板纤维组织增生,阴茎体尿道腹侧皮下各层组织缺乏,阴茎海绵体背、腹两侧不对称。
3.包皮的异常分布
阴茎头腹侧包皮因未能在中线融合,所以包皮系带缺如,包皮在阴茎头背侧呈帽状堆积。
关于诊断
除巨尿道口伴包皮完整型尿道下裂外,大多数尿道下裂出生时可被确诊。
当尿道下裂合并隐睾时,要注意鉴别有无性发育异常(DSD),尤其是重型尿道下裂,若伴有性腺位置异常、形态异常时应高度重视,并必须做相应检查,如染色体检查、SRY基因检查和性腺超声,甚至性腺探查,以除外性别发育异常。有条件者,需到内分泌科室做详细检查、评估。最常见的尿道下裂合并DSD为混合性腺发育不全、卵睾DS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