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在线资讯

专访儿科专家田野:畅谈儿科发展,共建健康未来

时间:2023-12-22

众所周知,儿科在医学科学中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学科,由于其研究和服务于特殊年龄段人群,具备较强的特点。而且受年龄因素影响,较发病年龄、病因、临床表现、评估方法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均与成年人存在巨大差异。

在全国200多万执业医师中,每四个人里才有一个儿科医生,据《2017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全国每千人口对应的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31人,每千名儿童的医师配比仅为0.55人,约为总体水平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目前约433个国民能配比一位医生,而平均1803个儿童才能有一个儿科医生。回顾中国儿科面临的现状,儿科领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儿童医疗资源缺口扩张,因此推动相关队伍建设及学术内容发展建设成为重中之重。为此,记者特备采访了儿科专家、南京市儿童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田野,畅谈中国儿科发展未来。

儿科是哑科 沟通和交流很关键

“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这是古人对儿科医生的评价,一句古言道出了儿科医生的辛苦与艰难。

一大早,南京儿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走廊里已排起了长队,家长和孩子们等待的正是主任医师田野。田野是硕士研究生,南京市儿童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同时担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感染与保健学组委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免疫规划专委会委员、江苏省营养学会托幼机构营养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江苏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手足口病、肺炎支原体肺炎等儿科常见疾病,以及感觉统合理论在特殊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擅长小儿危重、疑难病及少见病的诊治。主持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SCI 6篇,中华系列1篇,中文核心2篇。他的论文涵盖了多个研究方向,包括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手足口病的联合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等。此外,他还著有《实用临床儿科学》,并参与《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使用指南》的编撰。

每逢田野主任出诊的日子,诊室里就充满了喧闹,有孩子的哭闹声、父母焦躁的安慰声,还有陪同家属们的询问声……在这一片烦乱嘈杂中,他气定神闲地坐在桌前,一脸微笑平和。

“为什么说儿科难,儿内科更难呢,因为儿内科是哑科。儿童对于自己的病痛以及病痛的来源时常不会表达、无法自述,即便是家长,对于病情的描述也不甚准确;除此以外,儿童的病情进展迅速、变化极快,这种情况下,本身对于儿科医生抱着很高期望值的家长们也容易情绪紧张焦虑,从而对儿科医生产生误解与抱怨。”

在田野看来,做儿科医生,一定要多跟孩子交流,学会观察,很多症状不仅仅听孩子说,更要引导孩子说得清楚,病情判断必须准确,才能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任何一个患儿,哪怕来的时候,表面上病情不是很重,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预防病情的恶化,一定要重视患儿。”从医20余年,如果问起田野,自己看过多少个孩子,他从来没有细想过,成千或是上万,在他眼中,不是那么重要。

儿科人才慌 多方支持协作是关键

儿科医生,俯下身、吃得苦、熬得住。培养一位成熟的儿科医生大概需要10年时间,“儿科医生荒”,需多方位破解。儿科人才的培养和集聚一直是田野的努力方向。田野长期投身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医学院儿科学的理论教学和见习带教,同时还参与江苏省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曾脱产1年半担任儿内科教学工作,为儿科人才的培养耗费心力。

谈及中国儿科的发展和建设,田野表示,首先,加大儿科队伍的建设是最重要的一环。儿科医生首先要有足够的数量,患者才能摆脱就诊难问题。其次,如何将进入医学院的学生吸引到儿科领域里,同样非常关键。需要国家引起高度重视,在政策方面要加强投入。第三,作为儿科医生的先辈者,应该努力为新医生创造条件,使其快速成长。在此方面,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应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要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儿科医生的轮转、进修学习计划,使这些医生进入儿科领域后得到迅速成长。

对于儿科诊疗的现状和挑战,田野认为,尽管我国儿科领域成绩斐然,但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也不容忽视。意外伤害、儿童肿瘤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出生缺陷,以及新发儿童代谢性疾病等,都是儿科发展道路上新的挑战。其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儿童肥胖率逐渐增多,肥胖已成为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其引发的高血脂、高血压往往会伴随患儿直至成年,造成患儿成年后心脏不适,甚至会导致脑卒中、脑血管病变、心血管病变等。因此,控制儿童代谢性疾病仍然是儿科发展的一大难题。儿童健康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全力保障儿童健康,才能实现健康中国。高效推进儿科领域建设,离不开医生、企业、政府等社会各界的协作支持。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对于田野而言,医生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具有无上价值的事业:“我觉得做一名儿科医生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当下儿科医生紧缺,尽管现在临床工作量很大,但作为大学教学医院、研究性医院,我们还要善于发现临床问题,凝练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最后希望能实现转换,反馈于临床,为儿童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看到患儿康复,家长们安心就是最好的回报。从医20多年,不忘初心,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依然自豪于儿科医生这个职业。”(文/黎文)


医院医生更多>>

就医指南,快速预约窗口
注重隐私
一医一患就诊模式
绿色挂号通道
方便快捷
无论在哪
交通指南轻松到达

咨询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