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都市人爱看恐怖片是什么心理

来源:名医在线

许凤全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心身医学科 三甲

专家解读:都市人爱看恐怖片是什么心理  恐惧是一种消极情感,生活中不少年轻人喜欢看恐怖片,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其实,恐怖片对人的心理是有好处的。

  爱看恐怖片的心理解析

  恐怖题材影片一直是吸引电影票房的噱头,在阴暗的画面、诡异的音乐声中,观众的胆量经受着恐怖片的考验,不被吓得汗毛倒竖不觉得过瘾。

  一位名叫宋瑞欣的大三学生说,恐怖电影能带来一种刺激:你的注意力会很集中,忘记了周遭环境,随着恐怖画面的突然出现,会感到肌肉紧张、心跳加快、出冷汗、甚至恶心想呕吐……但当影片结束之后,竟是难以言语的轻松之感——“我很安全,还活着,真好。”

  看恐怖片时,人们会将大部分注意力投入到剧情中,暂时忘记日常生活中的烦恼。紧张过后,精神和身体上会迎来较长一段时间的放松感,有助于释放压力。其次,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攻击本能和死亡本能,有毁灭一切、获得真正安详的冲动,比如有人站在高处会有跳下去的冲动。美国范德堡大学心理学教授萨尔德据此提出,人类有一种追寻恐惧感的特殊心态,恐怖片便满足了这一心理。

  着迷紧张之后的放松

  北京市心理学专家认为:“看恐怖片的时候,人们处于一种极度紧张的状态,这只是一种虚拟的心理体验,而不是真正的恐怖经历,看过之后,心情一下子被放松了。追求这种紧张之后放松的体验,是人们喜欢看恐怖片的一种普遍的心态。”

  一场连续的心理游戏

  “人的心理会受到相反方向的力的作用,对于所害怕的东西、被禁忌的东西,反而会在潜意识中接近、向往。”专家解释说,“说得白一些,就是会产生想探个究竟的好奇心。恐怖片卖座,就是抓住了观众的这个心理。”

  恐怖片“吓人”的因素

  从西方血淋淋的刺激场面,到东方更具神秘气质的鬼故事,纵观电影史上获得成功的恐怖片,其中“吓人”的因素,不外乎三类:让人害怕的视觉效果,让人害怕的音响效果,让人害怕的情节效果。音响和视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情节中则包含更深的隐喻,激发出观众对自身恐怖体验的记忆。

  让观众自己吓自己最恐怖

  “通过不断跳跃的情节,制造出乎意料的惊吓——当第一个可怕的镜头出现后,观众会放松许多,以为已经过去了,没想到更可怕的还在后头,吓得头发都要竖起来了。”香港导演郑保瑞揭秘,让观众自己吓自己,这才是恐怖片真正吓人的地方。

  “观看恐怖片简直就是一场连续的心理游戏。”杨忠斌说。

  说到底,它只是一种娱乐

  由于恐怖片一方面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一方面又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究竟该看还是不该看,引起了争论。对此,心理专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看恐怖片的确可以消除心中的郁闷和压力,是一种不错的情绪疏解管道,人们能把现实中的怒气、愤恨通过电影转移,随着影片的画面、气氛而紧张,甚至放声叫出来,都是释放压力、放松神经的好方法。但是,这同时也是对现实的逃避,如果发泄过了头儿,对恐怖片上瘾,那就是一种极端化的表现,影片的负面影响会对你构成威胁。

  恐怖片并非人人适合看

  由于人的经历、背景不同,所以恐怖片并非人人适合看。有的人觉得并不可怕,但还有很多人看完影片心理有阴影,甚至有可能因惊恐过度造成心脏和大脑功能紊乱。而对一些心理素质不稳定的人,比如想看又不敢看的人,或是儿童,恐怖片的负面影响就更突出,他们容易把影片的情节和现实混淆,觉得生活也是恐怖、阴暗的,造成自己性格古怪、孤僻。

  看恐怖电影,最好也别一人关屋里黑着灯看,看不下去的时候提醒自己,画面中其实都是演员和道具,同时在场的还有个留着大胡子的导演。看完了别老瞎琢磨,更别影响现实生活,说到底,它只是一种娱乐。

  偶尔看看恐怖片调剂生活无可厚非。但恐怖片的道具大都选自日常用品,比如录像带、电话、头发、镜子、电梯、水龙头等。从电影回到现实,在家中、单位看到这些东西,很容易唤起对恐怖剧情的联想,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自己吓自己,甚至影响生活,因此不建议长期观看。

  需要提醒的是,孩子模仿能力强,对剧中的暴力行为缺乏判别力,可能在生活中模仿;老人和儿童最易受消极心理暗示;孕妇情绪波动过大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这些人群绝对不能看恐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