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并不取决于原发躯体疾病的种类,而是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其一,身心障碍,对躯体疾病产生的心理反应,如患了某种躯体疾病后的焦虑,抑郁,易激惹,多疑,孤独感等;其二,躯体疾病直接产生的生物因素造成,如能量供应不足(脑供血不足,脑乏氧等),毒素作用,水,电解质紊乱,应激反应,神经递质改变等,导致精神症状,然而,临床上精神障碍的产生,往往是由上述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几乎所有的心脏疾病在心功能不全时均可产生精神障碍,尽管心脏病的病因不同但所产生的精神障碍并无特异性,其发病机制也类似,均系心搏出量减少,血氧饱和度降低,脑供血量减少,致使大脑缺血,低氧进而出现脑功能障碍,而导致精神症状的出现,只是不同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侧重点不同和附加了一些各类疾病本身所容易发生的症状,如风湿性心脏病时可由心脏瓣膜狭窄和闭锁不全易引起脑部缺血;风湿性脑血管改变也易产生脑血栓或脑栓塞而发生不同类型的意识障碍(昏厥,嗜睡,昏睡,谵妄或错乱以至昏迷)或癫痫发作等;心内膜炎则因伴有感染,发烧,毒血症等因素出现谵妄的几率较多;在先天性心脏病时,由于目前心脏外科手术的推广,心脏功能的改善能得到较及时解决,因而脑缺血,脑乏氧导致脑循环障碍所引起的精神症状比以前减少了,但由于本病心功能不全会影响大脑发育,可造成患者性格改变和智力发育迟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