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亿,我国约占亿.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与HBV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血液传播多发生在80年代由于我国的卫生条件差,没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以及献血没有检查hbsag造成的.我国亿乙肝携带者中大概有三分之一是在80年代由于输血导致的乙肝传播.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所以HBV并不可怕.《食品安全实施条例》与七月二十四号国务院通过温总理签字正式施行其中规定只有甲肝和戊肝不得从事食品生产乙肝可以从事 特别注意: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证明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中只有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传染病.同桌吃饭,接吻等并不会造成乙肝传播..同时日本,美国,香港,澳门,包括乙肝携带者比例更高的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入职,入学等常规体检中也没有检查乙肝血清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