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人更易发生脑卒中
2019-11-25 33642次观看
李常新
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血管壁发生退行性改变,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脑卒中的病理基础。老年人都有可能有动脉硬化,只是发生的程度不同,当进入老年阶段出现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病、颈椎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时,患脑卒中的风险要比一般人群明显增高。<br />
高血压是脑卒中独立的第一位危险因素,过高的血压,导致脑血管内皮的损伤,促进脂质向血管壁的沉积,是形成脑动脉硬化的重要病理基础。<br />
糖尿病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当人体血糖升高的时候,多种组织蛋白均与糖结合,加重血管壁损伤。另外糖代谢紊乱可以加重脂代谢紊乱,低密度脂蛋白合成会增加,这样会加重血管的炎性反应,形成血栓,比如附壁血栓脱落就会造成动脉源性的脑栓塞,所以积极控制糖尿病特别是早期发现Ⅱ型糖尿病,并认真地控制和治疗可以预防脑卒中。<br />
心脏与大脑关系也非常密切,研究证实,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可以使卒中的危险性大大增加。有心脏病史患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可以增加15.5倍,所以心脏病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br />
身体的因素和不良嗜好也与卒中相关,比如长期的烟酒嗜好,直系亲属中有卒中病史,肥胖等都可以导致动脉硬化加重,从而导致脑卒中的发生。<br />
所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是引发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严重的心理社会因素是发病的重要诱因,因此要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减轻心理社会因素,对血压的影响,预防脑血管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全部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