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身高的误区有哪些

家长对孩子身高的误区有哪些

2022-07-21   9698次观看  

朱高慧

副主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误区1:盲目等待,认为孩子还小,有可能是晚长<br /> 孩子正常生长发育规律:第一个生长高峰是婴幼儿期,特别是1岁以内是长高的关键。3岁开始进入平稳生长期,在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晚长现象不是普遍现象,不能盲目认为孩子是晚长,盲目等待,而是需要经过专业的医生评估后判断孩子是否是晚长。<br /> <br /> 误区2:父母高,孩子不会矮<br /> 孩子的身高受很多因素影响:如遗传、环境、疾病等,遗传因素占70%左右,还有30%左右受其他因素影响。因此父母高,孩子的身高不一定高;父母矮,孩子身高也不一定会矮。<br /> <br /> 误区3:轻信广告,吃增高药<br /> 各位家长千万不要相信非正规渠道的增高广告,不要乱用增高保健品和器械。过分使用、乱用这些药物或器械,可能会减损孩子的生长潜力,最终影响终身高。所以,一定要相信科学的生长知识。<br /> <br /> 误区4:男孩没变声,女孩没来月经,还不算发育,不着急<br /> 变声、遗精和月经初潮分别男孩和女孩进入青春期发育后期的特征。这个阶段孩子的骨骼生长区(骨骺)已经接近闭合,身高增长开始进入倒计时,生长的空间基本很有限了!女孩子开始青春期发育的标志是乳房发育,男孩子青春期发育的标志是睾丸的增大。<br /> <br /> 误区5:23岁还能窜一窜<br /> 大部分人都认准一个“真理”——23岁还能窜一窜!医学研究发现,只有极少部分的人存在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大家所说的晚长,这部分人群骨龄比实际年龄小,骨骺线未闭合,且不是生长激素缺乏及骨骼疾病的孩子,这样才有晚长的机会,但是即使是晚长,这其中仍有一小部分的孩子长不到遗传身高。
展开全部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