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需要注意什么

小儿脑瘫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就会进入康复阶段,在这阶段有很多事项需要家长注意,只有将这些小的细节做好,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康复起来。那么接下来的内容就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康复治疗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

1、避免不正常用力原则。由于患儿长期处于某种异常的活动范围之内,从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肢体异常。引起异常姿势的主要原因是不正常用力问题,不正常用力越严重,异常姿势也越严重。如果不正常用力得不到及时纠正,必然使患儿肌张力增高,导致功能障碍的加剧。因此避免不正常用力,是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如患儿在平路上勉强能够行走时,就不要急于让他练习跨越障碍物,或上,下楼梯。

2、循序渐进原则。由于脑性瘫痪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日复一日,有耐心地训练。各种功能的恢复主要靠在医生和家长的帮助下由患儿自己锻炼。所以,各种动作必须先让患儿适应。如不会坐的患儿,让他自己坐。也可以把一个功能分解成几个动作让患儿联系,每天的训练时间要有计划且不要过长,以免患儿产生疲乏,厌倦,反感,不愿合作等不良情绪。训练要多样化,使患儿觉得有新鲜感,以提高他们训练的积极性。

3、不代替原则。脑性瘫痪儿童每一项动作不可能都能由自己来完成,家长必须帮助他们。但必须强调的是,帮助绝不是代替。如吃饭,有的患儿自己能慢慢吃,但姿势不正确,容易把衣服弄脏,家长只能帮助纠正其不正确的姿势,而不能喂他们吃。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帮助患儿用正确的姿势来拿勺吃饭,时间长了就会习惯,孩子能自己吃饭了。

为了帮助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快更好的康复,广大家长们一定要谨记上述的注意事项,小儿脑瘫的康复阶段是很漫长的,所以家长们要耐心,多点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对于康复的进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儿脑瘫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小儿脑瘫的症状

在早期主要的症状是出现肌张力过高或是减弱,导致身体屈曲、僵硬、活动异常,或是过早翻身、肌肉松弛等。以及还有喜欢哭闹、拒乳、厌乳、呛咳等。在言语上,主要就是表现出不会讲话,会是口齿不清或是口吃。还有就是表现出智力低下,无法理解人们的说话内容,还有就是有肢体的畸形或是障碍等。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表现

小孩脑瘫早期症状是什么:脑瘫患儿早期表现症状并不是非常典型,主要包括以下的一些表现:新生儿或者三个月的婴儿容易哭闹、啼哭不止,不爱吃奶或者是睡眠困难,早期喂养困难、进食、喝水困难,容易出现流口水,呼吸障碍,对噪声或者体位的改变容易出现惊厥。如果一岁的时候仍然有比较明显的脑瘫症状是可以确诊为脑瘫的脑瘫,一般在一岁之前或者在小婴儿期间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早期的症状,如睡觉不踏实容易惊醒、哭闹、容易激惹,吃奶比较差哭闹比较明显或者体重增长比较慢,明显的头后仰或者频繁的吐奶等等都有可能会因为脑部的损伤而出现类似的症状,所以如果有以上的症状还是需要密切观察,定期复查孩子的发育情况。有些孩子的脑瘫睡眠时间会表现为时间特别长,不怎么吃,不怎么哭,不怎么动,总是在睡觉。

小儿脑瘫与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怎样区别

小儿脑瘫和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来说,这是两种的疾病,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存在运动的障碍,但是他们的差别很明显。脑瘫它是由于脑部受损就是在他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就是婴幼儿期间脑部受损导致的一种运动障碍。它可以伴随有一些智力低下,一些听视觉的障碍,一些癫痫发作,行为异常等等。但是对于小儿麻痹后遗症来说,它是一个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脊髓的前角导致的一种病变。它一般表现为单侧的比较多一些,影响到比如他下肢,他是一个软瘫,肌张力比较低,而脑瘫来说的肌张力是比较增高的,小儿麻痹后遗症,他的智力发育是没有问题的,仅仅是她的下肢有一个肢体出现一个瘫痪。目前来说,因为我们脊髓灰质炎病毒已经消灭了,现在很少能见到小儿麻痹症了,咱们在之前来说可能比较多一些,现在最多见的其实是一种手足口病导致的一个是那个肢体运动障碍,它其实是和脊髓灰质炎病毒也是同样的一种肠道病毒。但是它不是一个脊髓灰质炎病毒,它侵犯的部位和临床特点,其实也是相似的,那么这几年来说,我觉得还是比较多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