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喉痧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烂喉痧是通俗的说法,其实在医学上叫做丹痧,这种疾病有很强的传染性,一般都是发生在小孩子身上,所以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这种疾病主要症状就是咽喉疼痛、溃烂,身上出红疹,患儿还会有高热症状。

烂喉痧也就是丹痧、疫疹,有很高的传染性,会流行性爆发,中医认为是痧毒之邪犯体引起的,一般都是发生在2-8岁的幼儿身上,患儿会有发烧、喉咙痛或溃烂、身上有红色的疹子、还有会出现脱屑、脱皮。在春天和冬天较容易出现这种病症。虽然病情比较紧急,但是如果早期及时治疗,是可以完全治愈的。中医一般以气血辨证论治,其病程和辨证论治是有规律的,分邪侵肺卫、毒炽气营、疹后阴伤三种。

1、邪侵肺卫

患儿的症状:发热、头痛、寒战、无汗,咽喉痛、吞咽困难,皮肤发红、隐约可见皮疹、舌红,苔薄白或黄,脉强。治疗原则:清热解表、降火利咽、辛凉宣透。使用解肌透痧汤加减。

组方:桔梗、甘草、射干、牛蒡子、荆芥、蝉蜕、浮萍、豆豉、葛根、连翘、僵蚕。加减:扁桃体红肿患儿加板蓝根、土牛膝根;颈部淋巴结肿痛的患儿加紫花地丁、夏枯草;发热无汗的患儿加薄荷、防风。

2、毒炽气营

患儿症状:高热不退、躁动不安、面红耳赤、口渴、喉痛伴糜烂白点、皮疹红如血、甚至出现紫色瘀斑、皮疹蔓延全身、出疹后1-2天舌苔黄色粗糙,舌红多刺。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凉营化瘀。使用凉营清气汤加减。

组方:赤芍、鲜生地、丹皮、鲜竹叶、生石膏、玄参、黄连、鲜石斛、鲜芦根、水牛角、连翘加减:丹痧不透、高热不出汗的患儿加浮萍、淡豆豉;便秘、咽喉溃烂的患儿加芒硝、大黄;出现头晕、抽搐的患儿,可以选择使用安宫牛黄丸或者紫雪丹。

3、疹后阴伤

患者症状:体温逐渐消退,咽部糜烂疼痛减轻,或低烧、口唇干燥,或伴有干咳、食欲不振、舌红、苔剥。大约一周后皮肤脱皮。治疗原则:养阴润燥、生津利咽、润喉,使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组方:麦冬、沙参、天花粉、玉竹、扁豆、甘草、桑叶。加减:口干舌红明显的患儿可加桔梗、玄参、芦根;大便秘结的患儿可加火麻仁、知母;低热不退的患儿可以加银柴胡、地骨皮、鲜生地。

中医治疗疾病讲究辨证,家长要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用药,在治疗期间,患儿的饮食应保持清淡,进食易消化的液体或半流质食物,注意多饮水,保持大便畅通,同时注意皮肤及口腔卫生,用淡盐水或一枝黄花煮汤漱口,皮肤发痒时不能抓挠,脱皮时不能撕。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中医治疗白发

目前没有特殊的药物,能够治疗白发,少白头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是指头发内的黑色素功能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如果症状不严重,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则需要长期的染发,平时患者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黑色素的食物,或者是护发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先天禀赋不足,肝肾素亏,或房事不节,损伤肾精,精不生血,血不荣发,肾不主发而变白。中医可以针灸,多吃点补肾的,头发的生长与肾气和精血的盛衰关系密切。中药汤药主要采用一些凉血补血的药,比如丹皮、熟地、白芍、当归、川芎、生地、黑芝麻等,经常服用会有一定的作用。遗传原因引起的少白头,中药治疗没有太好的效果。

哪些中医方法可以治疗头痛

中医治疗头痛的方法: 1.外感风寒导致的头痛,要祛风散寒。 2.对于外感风热的,要疏风清热。 3.对于肝阳上亢上蒙清窍的,要正甘潜阳。 4.对于痰浊内蕴湿邪阻络,要化痰祛湿降力。 5.对于穴瘀阻络络脉血瘀引起脉络不通,要活血通窍。 6.对于肝气郁结,郁而化热上蒙清窍的,要解郁清热。 7.对于身体虚弱,气血亏虚的,要补气养血等。

中医治疗血证的四大原则是什么

中医治疗血证的四大原则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清代医家唐容川所著的《血证论》当中,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为治疗血证的四大原则,至今对于临床治疗血证还具有指导意义。针对病机证候,我们是以益气摄血为止血之纲,以滋养阴液为补血之本,以消瘀活血为宁血之要。虽然是出血性的疾病,但是血止之后从经络溢出,而未排出体外的血液又是瘀血,既与好血不相合,容易化热,形成肿块或刺痛,又容易变生他证,必须要及时地消除,以免带来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