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种慢性病发病率持续上升,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许多人开始养成了健身的良好习惯,但在健身或运动中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那么 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常出现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疲劳等症状,其实这是气血过虚的表现。
将损伤降到最低
专家指出,气血过虚主要是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
由于气候变化与生理特征,部分人会食欲不佳,偏重于某些合自己胃口的菜肴,时间长了会因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少而致缺铁。另外,过冷或过热也会影响人的消化液分泌,导致人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减少而引发贫血。
主要是因为月经过多导致缺铁,有时也会因身体某部位出现问题,如消化道出血、痔疮等。这些因素同样可以导致血液中铁的不断丧失引发贫血。
1.充分休息,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
2.三餐定时定量,宜少量多餐,不可暴饮暴食。
3.戒烟、避免酒类、咖啡因(咖啡、浓茶、可乐、可可亚)、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摄取,食物亦不宜过甜过咸及过冷过热。
4.进餐要细嚼慢咽,且心情要放松,饭后略作休息再开始工作。
5.生活规律,避免熬夜,心情保持愉快,减少无谓的烦恼。
6.以易于消化的烹调方式为主(如蒸、煮、炖)等。
如果去医院检查时,可先挂普通内科的号,如果普通内科的医生确认是由于肝脏造血问题或是妇科问题导致的气血不足,可再去看肝胆内科或妇科。
运动损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因此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此外,要因人而异选择适当的健身方法,科学地增加运动量,选择条件良好的健身场地。
健身不求“一气呵成”,为了有助于消除肌肉疲劳,防止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运动伤,运动一段时间之后要适当安排休息与放松。在运动中,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运动伤最为多见。因此,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练习,对于防止损伤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肌肉拉伤
一旦出现疼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忌搓揉及热敷。
2、脱臼
以肩关节脱位最为常见。一旦发生脱臼,应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妥善固定后送医院治疗。
3、骨折
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二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对开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纳,以免引起骨髓炎,应用消毒纱布对伤口作初步包扎、止血后,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怀疑脊柱有骨折者,需平卧在门板或担架上,躯干四周用衣服、被单等垫好,不能抬伤者头部,否则会引起伤者脊髓损伤或发生截瘫。怀疑颈椎骨折时,需在头颈两侧置一枕头或扶持患者头颈部,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医院处理。
4、踝关节扭伤
容易发生在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运动过程中。将踝关节扭伤部位垫高,先冷敷2~3天后再热敷,崴脚后不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养两天就好了”,适当的休息是需要的,但并不是治疗的全部,未经正规治疗的患者,踝关节再次损伤的可能性是经正规治疗患者的3~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