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划分儿童时期年龄阶段

处于儿童时期的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都很快,在不同的月龄和不同的年龄具有不同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因此,根据儿童各年龄时期的胜利与心理特征和不同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将儿童时期划分为以下各年龄阶段:

(1)婴儿期: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周岁以内的“吃奶的孩子”。在婴儿期开始的头1个月,又称新生儿期。“新生儿”是人们常说的“没出满月的孩子”。婴儿期,是儿童出生后的最初阶段。

(2)幼儿期: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因此,也有人称为“先学前期”。儿童从婴儿期发育到幼儿期,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发育都是非常明显,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也都非常迅速。

(3)学龄前期: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接受正规学习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儿童启蒙教育,对他们一生中的学习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劳动技能的水平都极为重要。因此,有条件的家庭都应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去接受系统的启蒙教育,并使其从家庭或托儿所转入集体、伙伴生活。在学龄前期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儿童一生的生活方式、学习劳动能力,因此,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的时期。

(4)学龄期:儿童从6~7周岁到1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教育心理学中又把此期开始的6~7周岁至12~13周岁称为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时期。儿童进入学龄初期的重大变化是把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习为主。这一时期的开始,使儿童从家庭或幼儿园进入学校,这对儿童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因此,要做好“幼小”(指从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儿童事适应学习生活的心理准备。否则,将会发生对学校环境、学习生活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学龄期的后期阶段是从12~13周岁到15周岁。相当于初中时期。

学龄期的开始年龄,多数国家划在6周岁。我国解放前儿童7周岁入学,而目前满6周岁即可入学。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是少年期,也称“过渡期”,有人把过渡期的学龄界限划为12~18周岁,而现代汉语词典中结实少年期为10到15~16周岁。可见,在近代儿童发育超前,儿童入学年龄提前等因素的影响下,对儿童期、过渡期(少年期)的年龄划分,各家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从生理、心理发育来看,真正的单纯、幼稚的儿童期是12~13周岁之前。

心理障碍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心理障碍的特点

精神障碍是很难治愈的,一般都需要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治疗。过分自信、过分自卑、过度兴奋、过度悲伤均属心理障碍。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可能会出现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或者任性的情况,和经常的娇生惯养有一定的关系,还可能是因为经常一个人玩耍的原因,平时可以多给孩子进行一些心理上的疏导,零食和玩具要和朋友进行分享,可以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针对心理障碍首先要排除是不是由躯体疾病所引起,可以做常规的生化、肝肾功能、心电图、腹部彩超等检查,以及通过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进行初步判断,若需要明确病因,也可以针对性进行检查,再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脑电图、脑CT、脑成像、核磁等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可做更进一步的检查。

心理障碍的特点

轻性的心理障碍,例如焦虑症、强迫症等,除了情绪上不稳定,还会出现身体不适、疼痛等。不同病因心理障碍表现也不同,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各种怪异的想法和异常行为;心理障碍的危害一般会导致焦虑症或者是抑郁症,还有可能会有轻生的念头等现象的发生,所以有心理障碍疾病的人群,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接受治疗,握住治疗病情的最佳时期,因为这样会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同时要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的劳累。3.强迫:反复纠结同一个问题、重复做动作或者行为。2.焦虑:担心紧张、坐立不安、心慌胸闷。

心理障碍的危害

躯体疾病只是自己受到某方面的伤害,而严重的心理疾病不仅会伤害到自己,还可能会涉及危害到其他人。心理障碍的危害非常巨大,甚至要高于很多的躯体疾病。比如一些重症的精神疾病,患者会有被害妄想症,去伤害甚至杀死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