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国已无脊髓灰质炎 为什么还要接种脊灰疫苗

  从2000年起,我国就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但是,为什么新生儿为什么还要接种脊灰疫苗。  脊髓灰质炎(脊灰),俗称小儿麻痹症,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病毒常侵袭神经系统,可在数小时内造成机能完全瘫痪。主要经粪口传播,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为其主要流行季节。5岁以下儿童容易发病,在感染的病例中,每200例就有一例导致终身残疾,5%——10%的患者会因为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由于脊髓灰质炎的高传染性和患病后的高危害性,世界各国一直致力于消灭脊灰病毒。自全球根除忌讳行动启动以来的20年来,病例数减少了99%以上,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也就是俗称的口服糖丸做出了巨大贡献。多年的实践证明,口服糖丸是安全有效的,对儿童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从1995年至今我国已没有本土脊灰野毒株病例发生。虽然我国目前处于维持无脊灰状态,但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负责人许文波指出,对于脊髓灰质炎,当前我国还同时存在着两种威胁: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重新输入与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的新攻击。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称,“只要有一名儿童还感染有脊髓灰质炎病毒,所有国家的儿童就仍有感染该疾病的危险,脊髓灰质炎病毒很容易进入无脊髓灰质炎国家,并且会迅速在未免疫人口中传播。”2003至2005年期间,25个先前无脊髓灰质炎国家因输入病毒而再次发生感染病例。截止到2008年,世界上仍流行脊髓灰质炎的国家只剩下4个:阿富汗、印度、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邻国的疾病流行,也对我国的免疫规划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在一些已经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的国家和地区近年又重新输入野病毒导致新的传播链,有些病例已经消失多年的国家再度发生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有的甚至还引发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流行,使全球报告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国家迅速回升为20个。  随着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消失,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简称为VD——PV)对未服用疫苗免疫的个体构成了一种新威胁。其中有些VDPV毒株神经毒力与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相似,感染后可以引起永久性的麻痹,并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最近几年,由VDPV引起的脊髓灰质炎暴发已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2004年,在我国贵州省贞丰县也发现了两例VDPV病例。  许文波指出,这两种威胁都需要提高疫苗免疫覆盖率。尼日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因某种原因停止减毒活疫苗常规免疫或强化免疫后,均再次发生了脊髓灰质炎大流行。在我国贵州省贞丰县VDPV病例所在村庄与临近村寨的调查证实,儿童免疫接种率很低,脊髓灰质炎疫苗3剂次的服用率仅为10%—60%。  所以,尽管脊髓灰质炎在我国已经基本消灭,但是为了避免死灰复燃,接种脊灰疫苗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小儿麻痹症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小儿麻痹症传染吗

小儿麻痹症是有一定传染性的,但是经过打过疫苗的小儿麻痹是不会传染的,如果不放心先让你那大女儿和小女儿隔离一段时间,小儿麻痹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耽误病情,饮食方面注意营养调理,最新鲜的水果蔬菜,含维生素高的食物,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注意休息。然而,如果它已经治好,就不会传染。通常要儿童及时注射脊髓灰质炎疫苗或服用糖丸,以达到良好的免疫效果,避免感染。它是由于一系列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造成的。

小儿麻痹症的资料

小儿麻痹症的主要症状是在疾病的前驱期,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咽喉肿痛等表现,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逐渐出现脑膜刺激征阳性、高热、头痛、多汗、皮肤发红、不对称肌群无力或迟缓性瘫痪等症状。部分瘫痪型病例在感染后数十年,发生进行性神经肌肉软弱、疼痛,受累肢体瘫痪加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肌肉萎缩综合征”,病因不明。脊髓灰质炎的潜伏期一般在5-15天左右,主要表现为隐性感染、无瘫痪型、瘫痪型、顿挫型这四种类型。小儿麻痹症又被称为脊髓灰质炎,在疾病早期的时候,通常幼儿会出现打喷嚏、咳嗽、头疼、发烧、咽部红肿、发烧、面色潮红、烦躁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患儿还会出现肌肉无力、多汗、不对称肌群无力或迟缓性瘫痪等症状。

小儿麻痹症的资料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所致,症状包括发烧、食欲下降、精神萎靡、头痛、呕吐、腹泻、咳嗽、流鼻涕、咽喉疼痛等,病情不断加重还可能会引起肌力下降和肢体瘫痪。病毒经淋巴进入血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髓灰质炎病毒通过食物经口传播,例如被感染者粪便污染的水;小儿麻痹症的早期会出现呕吐头晕、四肢无力、酸困、高热、高热不退、四肢软瘫、无力等症状。建议要多休息,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解热镇痛药治疗,通过湿热敷、热水浴,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能够有效减轻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