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以内婴儿心理需求和肢体语言

每次小宝宝被妈妈抱在胸前,他都会紧紧地贴着妈妈。这时,小宝宝会满足地蜷起身体,或许那表示他很轻松,或许是小宝宝在表达他纯粹的感情,“我喜欢妈妈,我爱妈妈。”0-4个月的小宝宝渴望着与爸爸妈妈亲密接触,温柔的抚摸,轻轻的吻,都能让宝宝高兴得手舞足蹈。

对孩子轻柔的爱抚,不仅仅是皮肤间的接触,更是一种爱的传递。早期抚触就是在婴儿脑发育的关键期给脑细胞和神经系统以适宜的刺激,促进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从而促进生长及智能发育。

虽然初生婴儿对于外部世界还是一片懵懂,但是爸妈亲切的笑容却是宝宝最初的温暖与快乐来源。笑容似乎是人的天性使然,宝宝感到愉快的时候会无意识地展露笑脸。

0-6个月的宝宝渴望看到你们的微笑。爸爸妈妈亲切的笑容能让宝宝感到亲切和欢快的情绪体验,虽然他不知道笑容是什么一回事。如果爸妈面对宝宝大多是面目表情,宝宝感受不到心灵上的爱抚,长大后宝宝的性格可能会变得冷漠、消极。

从6个月开始,你会发现宝宝对陌生人总是抱有一种紧张感。即使到了游乐场看到他最喜欢的米奇老鼠,他都会紧紧地抓住你的手,时不时地看着你,希望你能保证他是安全的。直到那个卡通人离开,你才感觉到他变得轻松起来。这是小宝宝的一种很正常的反应:怕生。这个年龄的孩子害怕他们生活的秩序被打破,因为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更复杂了。

妈妈离开一段时间,宝宝变得焦虑起来,甚至开始满屋子跑去找妈妈。他开始强烈地感受到分离的恐惧,因而变得极度不安,甚至声嘶力竭地哭闹,希望得到爸妈的关注和安慰。

接下来,小编再来解读1岁以内婴儿肢体语言。

宝宝刚刚出生的几周可能就会有很多的动作,好像在表达很多的信息。实际上从他们一出生,当你接触宝宝的脸颊或者伸开他们的手臂或脚的时候,他们会扭头,同时如果你将手指放到宝宝的手掌时,他会尝试紧紧地抓住你的手指。

但有趣的是宝宝这些肢体的语言实际上并不是真正地跟你在沟通,而是与生俱来的一些反射动作,通常这些动作在几个月内就会消失转为有意识的动作。但宝宝出生的所有的动作并不都是条件性的反射动作,有时他的一个小小的微笑可能也表达了他很高兴,这可能是宝宝对父母几周辛劳的一个回报。

到四个月大左右,宝宝身体所表达的信号会变得更加清晰,这是因为他们开始能够协调他们的动作和想法,他们还会利用动作来表达他们的需要,例如举起双手希望你的抱抱,或者他们踢椅子的时候就表明他们坐不住了。

到了大约宝宝大约九个月大的时候,他们的认知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随着活动能力和手和眼睛的协调能力的提高,清晰并且带有交流意识的姿势动作开始会成为宝宝的第二天性,他能够很轻易就表达出他的需要和爱好。

例如他看到家人的时候他可能会伸出双手希望得到拥抱,而当他们见到陌生人的时候他们就会抓紧爸爸妈妈的手。同时这时候的宝宝已经能够开始发出一些他们独有的声音,例如“嗯嗯”“baba”等。

在这个阶段,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惯用的身体语言,同时也要不失时机地对宝宝进行语言教育。

通过以上的介绍,你是否基本了解了1岁以内婴儿心理需求和肢体语言呢?

婴儿喂养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四个月婴儿喂养

四个月的婴儿主要就是吃奶粉,需要定时定量给孩子喂奶,一般三个小时给孩子喂一次奶粉,一次吃奶120-160ml左右,一天吃五到六次。因为个体差异原因,如果孩子胃肠消化功能好,可以试着给孩子添加辅食,可以一天可以吃一到两次米粉,给孩子打一些蔬菜水果汁喝,但是刚开始添加辅食,不要给孩子吃的过多,由少到多的添加。从4或6个月龄到8个月龄短短2~4个月的时间,婴儿要从单纯奶过渡到成人食谱,仅在食物质地上比成人软、烂、碎,这期间每加一种新食物或改变一次食物质地都需要婴儿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正常的胃肠功能,同时家长还应有适宜的喂养行为。母乳喂养4~5个月龄每天5~6次,每次150~180 mL。四个月的宝宝肠胃功能不完善,消化功能比较弱,不能添加辅食,添加辅食可能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的现象产生,要少食多餐,每餐不宜喂奶过多。

婴儿喂养不足的症状

婴幼儿喂养困难是存在于婴幼儿期的一种常见喂养问题,可能是婴幼儿吸吮—吞咽—呼吸过程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中出现问题所致,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饮食习惯的异常和行为的异常,如食欲下降、挑食、偏食、厌食、进食时间过长等,喂养困难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可造成不良影响,如营养不良、贫血等,因而一旦发现应积极干预,以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合理喂养,促进小儿正常发育。

婴儿喂养常出现的问题

婴幼儿喂养的常见问题包括:1、1岁以内: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辅食品种从单一到多样;2、1-2岁:均衡营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10月龄婴儿的食物可以开始加盐,食盐量为成人的1/4,不宜过咸,以免加重肾脏负担;3、2-3岁:荤素搭配,避免食用反季节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