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中耳炎大多数是由于患者应用抗生素的滴耳液,或者说全身应用抗生素等等原因所造成的鼓室耳道内的二重感染。一般这种疾病主要包括以下:第一个就是患者去医院,医生用吸引器将耳道内的分泌物、真菌菌丝、真菌团块等等清理干净,清理干净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药物治疗。第二个就是药物治疗,临床上可以耳道内涂抹一些抗真菌的软膏,常用的有复方酮康唑乳膏。有的患者在当地医院指导之下也可以耳道内滴用一些抗真菌的滴耳液进行治疗。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抗真菌的药物在耳道鼓室内局部发挥抗真菌的效果,杀灭真菌,避免真菌进一步的繁殖。部分患者如果病变特别严重的话可以口服抗菌药物,但这种情况大多数是不需要。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中耳炎引起的原因
咽鼓管是中耳通过鼻咽部与外界沟通的唯一通道,咽鼓管有两个口,一头通耳内鼓室,另一头通鼻咽部,空气由咽口经咽鼓管进入鼓室时,鼓室内气压与外界相同,以保持鼓膜的正常功能。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中耳黏膜,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中耳积液,对渗出性中耳炎大多数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传染等原因引起的咽鼓管炎症,咽鼓管粘膜过敏水肿,可因阻塞而压迫损伤咽鼓管咽口或局部静脉淋巴回流障碍而引起中耳炎。在中耳积液中可以查出各种免疫复合物,提示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一种变态反应性反应。
中耳炎流脓怎么治疗
中耳炎流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治疗:第一是全身的治疗。第二是局部治疗。第三个就是病因的治疗。控制感染和通畅引流去除病因是的治疗的原则。首先就是全身的治疗,早期的急性发作的利用足量的抗生素,或者是抗菌药物控制感染,以力求彻底治愈。局部的治疗,可以脓先用3%的双氧水尽量的清洗干净,或者在医院用吸引器把脓液吸干净,然后用抗生素的水溶剂滴耳。对因的治疗,就是要把它周围的慢性的炎症,包括比如像鼻炎,鼻窦炎,还有咽部,鼻咽部的慢性炎症,同时进行治疗。比如像慢性的肥厚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等,有助于中耳炎的治疗。如果中耳炎的流脓是属于慢性中耳炎,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要根据的情况,如果单纯性没有肉芽息肉的形成,局部的治疗跟急性期的是一样的。但如果的病损已经超过黏膜组织,比如有骨质的破坏,有息肉或者肉芽的形成,如果引流不畅的,就要进行乳突的根治术。如果是出现胆脂瘤,是中耳炎胆脂瘤型的,就要尽早的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预防并发症。所以如果患者出现中耳炎流脓的症状时,建议患者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避免出现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导致不良的后果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