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中医医学认为是由于长期过劳,导致气血亏虚,影响了心脏的阳气,心脏收缩无力,常用一些补气补血增加心脏收缩力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很多,常用心宝丸,麝香保心丸,生脉饮,养心氏片,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这些中成药物能够补气补血,提高心脏收缩力,增加心脏的活力,通过补气补血,而达到提高心率过缓的效果。(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窦心动过缓是什么意思
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药物因素,比如服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常常会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现象的发生,比如治疗心力衰竭的地高辛,或者控制心动过速的β受体阻滞剂,比如美托洛尔或者比索洛尔,都会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现象发生。第二,电解质紊乱,比如高血钾或者低血钾现象,都会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现象,抽血化验检查往往可以明确有没有电解质紊乱引起。第三,器质性心脏病,比如心肌病或者冠心病,这些器质性心脏病也会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现象的发生。此外,长期坚持锻炼以及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也容易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现象。
窦性心动过缓症状
重度的心动过缓,心率低于50次,在0次以下,患者明显感觉到胸闷、乏力、头晕目眩、失眠多梦是由于过慢的心率,导致的重要脏器的供血供养不足而引起的,需要到心内科,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合理的药物进行调理。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症状,根据心动的频率以及窦性心动过缓的严重性,而有不同的临床症状,轻度的心动过缓,心率在50-60次,健康人群中,尤其是运动员没有什么临床症状,不需要用用特殊的药物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