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骨肿瘤的化疗--什么是新辅助化疗

辅助化疗最早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多是在术后进行。新辅助化疗是从1973年开始的。当时人工假体制做需要很长的时间(长达三个月),MemorialSloan-Kettering肿瘤中心的Rosen及Marcove医生对部分适应于肿瘤大块切除及人工假体置换手术的骨肉瘤病人进行术前化疗,防止在等待人工关节制做期间肿瘤继续发展。回顾性研究发现,该组病人的生存率较同期只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病例组明显提高。1979年Rosen等正式提出新辅助化疗的概念,他在概念中强调:新辅助化疗并非“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的简单模式,它包含经术前化疗后对病人及肿瘤的全面评估:要注意疼痛的减轻、肿块的缩小程度,以及影像学上病灶边界是否变得清晰、骨硬化是否增多、肿瘤的新生血管是否减少。目前新辅助化疗的概念已经被广泛认可,在术后辅助化疗的基础上,大多数新的化疗方案增加了术前化疗,已成为恶性骨肿瘤治疗的标准模式。

恶性骨肿瘤的化疗--什么是新辅助化疗

二、作用

1.可以早期进行全身治疗,消灭潜在的微小转移灶:以骨肉瘤为例,临床上做出诊断时,其中80%的患者已经发生了肺转移,因此治疗上首先要采取大剂量的化疗。再好的外科治疗也不能控制转移瘤的发展,同时也就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Wittig等2002年报道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使90%-95%的骨肉瘤病人施行了保肢手术,五年生存率达到60%-80%。

2.通过评估术前化疗效果,指导术后化疗:肿瘤对化疗的组织学反应是影响长期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在新辅助化疗中发现反应不良者,在术后换用其他细胞毒性药物(挽救性化疗)。新辅助化疗强调术前化疗6-10周,然后行肿瘤切除,根据肿瘤组织坏死程度,制定术后化疗方案。如果肿瘤坏死率大于90%,术后继续原化疗方案,五年生存率可达80%-90%;而坏死率小于90%者,五年生存率低于60%,应调整术后化疗方案。

3.缩小肿瘤及肿瘤周围的反应带,提高保肢手术:大剂量的化疗,可以对数级的杀灭肿瘤细胞,原发灶发生大片的坏死,肿瘤体积缩小,减少了术中肿瘤细胞扩散的机会,瘤周反应性水肿带减退,血管减少,切缘更安全,可以保留更多的肌肉,保肢术后功能好而复发几率小。

4.允许有充分时间设计保肢方案,制做假体:每例骨肿瘤的部位、范围和性质都不完全一样,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准备假体。在术前化疗的这段时间,可以精心为病人设计假体和手术方案而不耽误病人的治疗。

恶性骨肿瘤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恶性骨肿瘤的疼痛该如何缓解

恶性骨肿瘤的疼痛最主要的治疗还是对症止疼 轻微的疼痛可以减少患肢的活动,口服止疼药,一般止疼药要求按时按量口服,如果疼痛剧烈,可以给予针剂止疼,如果发生骨的剧烈疼痛,这提示有一些并发症的存在,可以给与牵引,外固定或者是直接选择手术 止疼治疗骨肿瘤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治疗手段,止疼一般还是选择就是口服给药,要求就是三阶梯,首先选择的就是能用就是非甾体类的消炎药,消炎止疼药就不用高级别的止疼药,能用口服的片剂,就不用针剂

良恶性骨肿瘤如何区分

良性和恶性骨肿瘤的区分一般首先根据病史,恶性肿瘤一般来说就是膝关节比较疼,皮温高有静脉曲张,恶性肿瘤夜间疼痛加重,一般服用止疼药效果不明显。良性肿瘤一般来说生长比较缓慢,疼痛不如恶性肿瘤重,一般是轻度疼痛或不痛,有时候是活动以后疼,这是区别。再一个就是X线,一般恶性肿瘤可以有成骨性改变,溶骨性改变和混合性改变,一般良性肿瘤是骨皮质的膨胀性改变,没有明显的骨破坏,没有明显的Codman三角,就是骨皮质,相比正常的骨头稍微膨胀一点,所以在影像学上X线上可以有表现。CT上的表现就更加明显了,CT上可以看到骨皮质有没有破坏,骨皮质有明显破坏一般是恶性肿瘤,骨皮质没有明显的破坏一般是良性肿瘤。

怎样区分骨肿瘤的良恶性

良性与恶性骨肿瘤的鉴别方式有这几种: 1、良性肿瘤首先发病情况是先有肿块,恶性的肿瘤一般还是先有疼痛 2、良性肿瘤生长速度比较慢,恶性肿瘤生长速度比较快 3、良性肿瘤疼痛可以是轻或无,恶性肿瘤一般疼痛,相对来说要中度或者是有剧烈的疼痛或者是夜间痛或者加重性的疼痛 4、良性肿瘤全身症状基本没有,恶性肿瘤可以伴发一些肿瘤的一些特殊症状,比如说发热消瘦,晚期出现恶液质,就是严重的消耗性的表现身体 5、从肿块的界限来说良性肿瘤比较清楚,恶性肿瘤不清楚,周围可以有正常组织,有浸润,也可有一些水肿的表现 6、良性肿瘤肿块表面多没有什么变化,恶性肿瘤有热、红及静脉曲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