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肌病的诊断检查标准

一、发病特点:在一定地区、季节(北方在冬春季、西南方在夏季)和人群(农民、学龄前儿童和生育期妇女)中多发。外来人员在流行区和当地居民以同样方式连续生活3个月以上,方能发病。

二、诊断指标

(a)临床所见:1、急、慢性心功能不全;2、心脏扩大;3、舒张期奔马律;4、心律失常:(1)多发性室性早搏(每分钟在5次以上),(2)心房纤颤,(3)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5、栓塞(脑、肺、肾及下肢动脉等)。

(b)心电图所见:1、房室传导阻滞;2、束支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双束支及三束支);3、ST段及T波改变;4、Q-T间期改变;5、多发性或多源性室性早搏;6、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7、心房颤动或扑动;8、低电压及窦性心动过速;9、Ⅰ、avL、V1-V6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

(c)X线所见:1、心脏扩大;2、心脏搏动减弱、不规则、局限性搏动消失或反常搏动;3、肺静脉高压(或混合高压)。具备克山病发病特点,再有诊断指标中一条或一项,能排除其他疾病者即可诊断为克山病。根据发病缓急、病情轻重分为四种临床类型:急型;慢型;亚急型;潜在型。

三、检查

1、急型血清GOT、CPK、LDH活性增强。白细胞总数增多,血沉加快。慢型由于肝淤血,GPT增高。

2、心电图检查:本病几乎均有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ST-T改变,低电压,Q-T间期延长。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尤以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为多见。

3、X线检查:心脏普遍扩大,搏动减弱,淤血较轻。

4、超声心动图:双心室扩大,室壁搏动幅度普遍减弱,室壁无明显增厚,这些改变与扩张型心肌病相似。

心肌病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围产期心肌病

在围手术期心肌病患者中,左心室主要扩大,伴有呼吸困难、痰液、肝水肿等心力衰竭,有较高的全身循环或肺循环栓塞概率。该疾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降低、贫血等因素有关,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围手术期心肌病是在妊娠前没有心脏病史的心肌病,在妊娠最后三个月或分娩后6个月发生。由于围产期心肌病的病因不明,所以不容易预防,但是它具有高风险因素,例如高龄、多产、免疫因素以及其过剩肥胖。患者在生育期就可以避免感染,保持良好的营养,有可能降低围产期心肌病的发生。有睡眠呼吸障碍的人,容易患周期心肌病。其症状为心力衰竭、血栓形成、肺充血、呼吸困难、心电图异常,其诊断主要以超声心脏为主,即左室射血分数小于45%,心脏心房增大。然后在超声检查中,心脏、心房、心脏腔、心室腔增大,然后口小,收缩力差,然后排除其他心脏疾病,然后,在妊娠晚期和产后几个月,可以诊断出围产期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的诊断,第一,症状。

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型心肌病如何鉴别

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这样鉴别: 1.扩张型心肌病的特征,心腔扩大,以左侧为主,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衰,病理上主要是心腔扩大的病因,病毒性心肌炎为主的病因,特发性家族性遗传,围生期酒精中毒等,体征是心脏扩大,可闻及奔马律,常合并各种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可见左心室轻度的扩大,后期各心腔扩张,室壁运动减弱,心肌收缩力下降,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无特效治疗,一般是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但是慎用,容易中毒,利尿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扩张血管, 2.肥厚性心肌病的特征,左室或心室肥厚,伴有不对称性的室间隔肥厚,左室流出道可有或者无梗阻,病理是非对称性的,室间隔的肥厚,体征是心脏轻度的增大,能闻及第四心音,胸骨左缘可第3到第4肋间可听到喷射性的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可见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达15毫米。

心肌病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

心肌病,尤其是肥厚型心肌病,主要是由于遗传引起的,在扩张型心肌病里面有20%~35%也是和遗传基因的原因有关的,因此要进行基因检测。 通过基因检测就可以早期发现心肌病的诊断,不光是这是第一点、第二点的就可以对猝死的风险进行评估,尤其是对于肥厚型心肌病的这两点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通过早期的检测可以及早发现肥厚型心肌病的病人,然后进行治疗才可以预防发生严重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