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证治疗

慢性肾衰就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简称,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不但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而且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严重影响,下面求医小编主要为大家介绍慢性肾衰的中医辨证治疗。

慢性肾衰竭辨证分类

1.脾肾阳虚证

主证: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膝酸软,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夜尿清长,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1)病室向阳,避免潮湿阴冷,久居湿地。

(2)忌生冷、咸食,以防伤脾。

2.阴阳两虚证

主证: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小便短黄或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细或沉细数。

(1)病室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2)注意休息,避免过劳。

3.肝肾阴虚证

主证:腰膝酸软,头痛头晕,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或弦细。

(1)舒畅情志,避免激动,防止肝郁化火,更伤阴液。

(2)躁结便秘者,可服少量泻药,如大黄代茶饮。

4.阴阳两虚证

主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欲饮,大便稀溏,小便黄赤,舌淡白胖有齿痕,脉沉细。

(1)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2)口中尿味,用藿香10g煎汤含漱或大蒜125g捣烂,敷于两腰部等。

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

(1)湿热内蕴证

治法:清化湿热,和胃止呕

药物: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制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竹茹、枳实、生姜)

中成药:黄葵胶囊、苦参注射液等。

(2)脾阳不足,水瘀互结证

治法:温阳利水,通络散瘀

药物:实脾饮和血府逐瘀汤加减(附子、干姜、厚朴、木香、茯苓、白术、大腹皮、猪苓、泽泻、丹参、郁金、川芎、桃仁、当归、牛膝等。)

中成药:尿毒清颗粒、红花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

(3)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肾科协定处方二。(炮附子、熟地、山药、肉桂、菟丝子、丹皮、泽泻、茯苓、黄芪、白术、山茱萸、杜仲、山楂等)。

中成药:百令胶囊、海昆肾喜胶囊、尿毒清颗粒等。

(4)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北芪、山萸肉、太子参、熟地、淮山、茯苓、丹皮、首乌、菟丝子等)。

中成药: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肾炎康复片、百令胶囊等。

(5)湿浊中阻

治法:利湿化浊

方药:温胆汤加减。(制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

中成药:海昆肾喜胶囊、尿毒清颗粒、益肾化湿颗粒等。

慢性肾衰竭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有区别吗

急性跟慢性肾衰竭的区别很大。急性一般大多数可以逆转、可以很快地缓解,当然有小部分慢慢发展为慢性,但一旦诊断是慢性肾衰竭,一般就是不可能逆转了,只能使它慢一点进展到透析或终点,慢性的只能延缓进展。大家知道急性肯定是时间很短,早期发现。慢性肾已经缩小、已经有贫血了,已经有钙磷的失衡、有皮肤瘙痒了,有一些并发症出来了,很多肾脏病的并发症出现了,这时候超过一定时间,一般认为可能是有一年了才能转为慢性,所以急性就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慢性只能延缓再发生加重。

慢性肾衰竭什么时候需要换肾

导致需要换肾的原因就是已经到了肾衰竭,人体已经没本身代偿,用药物也不行了就需要换肾。第一、就是已经有出现了少尿或无尿。第二、已经大于两天了出现了心功能不全,第三、就是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以下就可以换肾。第四、出现了尿毒症的脑病,尤其脑、消化道、恶心、呕吐、吃不下,还有就是恶性营养不良,老是吃不下、营养不良这时一般都要去洗肾,当然还有一些酸中毒没办法纠正,高钾大于6.5,没办法用药物控制也是要洗肾。

哪些情况下慢性肾衰竭会加重

第一个因素就是不及时的治疗。各位患者朋友们如果发现自己可能有慢性肾衰竭一定要尽早的去正规的大医院进行治疗。这些医院有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够帮助各位患者朋友们尽早的走出困境。各位患者朋友们一定要相信医生的能力,也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治好这种疾病。 第二个因素就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各位朋友们千万不要觉得慢性肾衰竭是小问题。如果不慎,这种疾病很有可能会夺取各位患者朋友们的生命。 第三个因素就是沉重的心理压力。慢性肾衰竭的患者朋友们一般会出现两种极端的分化。第一种情况就是完全不在乎,第二种情况就是十分焦虑,并且第二种情况居多。其实,这种疾病只要尽早的去正规的大医院进行治疗,是能够得到控制的,所以各位朋友们不必要对此感到担忧。 慢性肾衰竭是一个逐渐进展的过程,其间如出现一些因素可使病情加速恶化,这些因素称为慢性肾衰竭的急性加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 第一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常见。 第二血压增高很多患者虽血压增高,但缺乏自觉症状,因此,必须定期复查。 第三摄人过多量的蛋白质尤其是长时间的大量蛋白饮食。 第四持续未控制的蛋白尿尤其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2克 第五血容量不足出现严重的呕吐、腹泻,过分的利尿、出血原因等导致血容量不足。 第六各种原因导致的尿路不通畅如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女性妊娠后期的子宫压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