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便总哭闹,做什么都没有效果,这是怎么回事呢?专家提醒家长朋友,这可能是提示孩子出现了肛周脓肿。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这样的情况,最好给孩子检查一下肛门,如果有红色肿块,最好提高警惕。
幼儿肛周脓肿高发大便哭闹需警惕
专家指出,对于幼儿来说,其实十分容易出现肛周脓肿的情况,中西医对此都有自己的认识。中医认为,小儿胎毒未清,湿热之毒内伏,内伏外发而发病。西医则认为,多与细菌感染有关,主要是肛腺感染。
由于宝宝尿不湿应用的广泛,婴幼儿肛门括约肌较松弛,肛管较短,在腹泻和擦大便时易致肛管直肠黏膜外翻,皮肤娇嫩,受尿不湿等擦伤后易发生感染,继发肛周脓肿。其次,婴幼儿在子宫内雄性激素过高,导致肛门产生异常腺体,这些腺体感染后形成肛周脓肿。再者,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腹泻,肠道克罗恩氏病、白血病、AIDS以及其他免疫组织缺陷病。也有报道称,绕虫也是诱发肛周脓肿的原因之一,其他(外伤、异物、其他手术后感染)都可导致肛周脓肿。
专家提醒家长朋友,婴幼儿肛周脓肿最初多表现为小儿大便时哭闹,逐渐发展为哭闹不宁或伴发热,家长清洗屁屁时发现肛旁红肿,触摸时哭闹加重,甚至有小便不畅、不愿吃奶、大便内有脓血。因此,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哭闹的情况,最好加以检查。
对于成人来说,肛周脓肿等问题,最常使用的就是手术治疗。但是由于婴幼儿肛周脓肿和肛瘘发病情况有其特殊性,采取成人肛瘘的常规治疗,术后复发率高,并遗留一些手术并发症,因此,专家指出,肛周脓肿的幼儿应该首选中药治疗。
一部分小儿肛周脓肿、肛瘘有自愈倾向,可随着新生儿的发育成长,其一过性发达的肛腺和其他脂腺群随之萎缩,多数小儿肛周脓肿和肛瘘都能自愈。以保守治疗为主,过早手术,患儿肛门肌肉没有发育完全,如果手术不当,局部缺损严重,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容易引起肛门畸形。
专家认为,患儿早期不主张过早做根治手术,婴幼儿肛周脓肿宜采用中药治疗,主要的药物由当归、紫草、麻油等组成,具有清火解毒、凉血散淤、止痛消肿的作用。用于小儿肛周脓肿初期和成脓期,脓肿溃破后也能用,能够较好地控制感染,相当部分患儿肛周脓肿可自愈。如果肛瘘已形成,没有自愈希望的话,可以等患儿5-10岁时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