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发烧出疹不一定是幼儿急疹,有可能是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很多孩子出生6个月后,遇到的第一场高烧几乎都是幼儿急疹引起。
38 ℃以上持续不退,医院里做了一堆检查也查不出什么病,熬到烧退了疹子长出来,才能长舒一口气。
不过,家长要注意:不是每种发烧出疹,都是幼儿急疹,一旦跟以下6类疾病混淆,可能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
混淆选项一:麻疹
虽然都有高热、出疹的症状,但和幼儿急疹不同的是皮疹是在体温最高峰时出现,病程多为“发热3天,出疹3天,退热3天”。患儿会不自主地流泪、流鼻涕,嘴里也有麻疹的痕迹,全身症状较重。如果护理不当,可能导致肺炎,一旦神经系统受到影响,还会有死亡风险。
混淆选项二:风疹
论症状,风疹的疹子与幼儿急疹很相似,但其多发生于 1~5 岁儿童,且1 天之内皮疹就会大幅蔓延,3天内就会消退,但风疹患儿出疹时,大多处于低烧状态,体温一般为38℃左右,易于与幼儿急疹相鉴别。
混淆选项三:猩红热
这是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高热1~2天后全身出现皮疹,多为鲜红色,且密密麻麻遍布全身,多数伴有扁桃体炎或咽炎。体温也会升高,持续3~5天后退疹,1周后全身片状脱皮。
混淆选项四:其他病毒感染导致的疹热病
如肠道病毒感染(埃可病毒16型)会引起特殊的出疹性热病,和幼儿急疹相似,有较强的传染性。大多数患儿出疹时体温并不退。咽部多见疱疹或溃疡,并伴有明显的眼结膜炎。此外,手足口病、疱疹性咽炎、柯萨奇病毒、EB病毒等感染都有皮疹症状,需要通过临床症状及血液化验等做鉴别。
混淆选项五:药疹
这是药物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一般在用药(比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5~14天后会出疹,但和幼儿急疹相比,患儿会有明显的瘙痒感,这点也能与幼儿急疹稍作区别。
混淆选项六:传染性红斑
传染性红斑又称“第五病”,好发于2~10岁儿童,以春夏季节多见。
患儿常突然发病,一般无全身症状,有时可有低热、咽痛、眼结膜及咽部轻度充血。在发热 2~5 天后,宝宝双侧面颊开始长玫瑰红色丘疹,皮疹表面光滑无鳞屑,偶有瘙痒和烧灼感,然后迅速融合,形成水肿性红斑,呈蝶形分布,看上去就像是被拍了一巴掌,所以它又有“掌掴面颊疹”之称。
在2~4天后,躯干、臀部及四肢会逐渐出现境界清楚、对称性花边状或网状斑丘疹。约1周后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不留痕迹。传染性红斑和幼儿急疹一样,在临床上也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不过这种病的病情通常较轻,所以家长做好对症处理即可。比如宝宝发热,就遵医嘱给予退烧处理。如果皮疹处瘙痒,则可外搽炉甘石洗剂以止痒。
孩子发热出疹的情况有多种,在遇到孩子发热出疹时,家长可以首先做一些对症处理,然后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宋艾芝, 张雪廉. 幼儿急疹病因病毒的分析研究[J]. 中华儿科杂志, 1992, 30(1):2.
[2]李雷雷, 蒋希宏, 隋霞,等. 中国2005—2011年猩红热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2,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