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病毒学检查是诊断幼儿急疹的金标准,但临床一般不会使用。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发烧、感冒等问题的困扰。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孩子,经常会遭受到幼儿急疹“青睐”。
幼儿急疹典型的表现就是热退疹出,孩子会突然发烧,体温高达39.5℃到40℃,持续大概3~4天后体温突然降至正常,在热退时或热退后数小时至1-2日又出现皮疹。
对于症状很明显的孩子,临床几乎不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基本根据症状就可以诊断为是幼儿急疹。但对于临床不典型的患儿(比如发热和皮疹同时出现)或在发热阶段就诊的患儿,就可能会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
由于幼儿急疹是由于人类疱疹病毒(HHV)6型和7型引起,而且这个病在发热期间容易和一些其他疾病相混淆,有些家长就咨询我:“要不要给孩子做一个病毒学检查,以判断孩子发烧的根本病因”。
的确,病毒学检查是诊断幼儿急疹的金标准,但临床一般不会使用,它主要用于一些临床研究或判断病毒复制活跃程度时才进行。
病毒性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抗体测定。
1、病毒分离是HHV-6、HHV-7型感染的确诊方法。HHV-6、HHV-7型可在新鲜脐血单核细胞或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增殖,所以可以通过检查查出,但由于病毒分离培养费时,不适于早期诊断,所以一般只用于实验室研究。
2、病毒核酸检测,以明确是否存在活动性感染。
3、病毒抗原检测,适于早期诊断,但由于病毒血症维持时间短,很难做到及时采取标本。目前广泛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和组织内病毒抗原。抗原阳性结果可作为确诊的依据。
4、病毒抗体的测定,采用ELISA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测定HHV-6、HHV-7型IgG、IgM抗体,是目前最常用和最简便的方法。如果出现IgM抗体阳性、高滴度IgG以及恢复期IgG抗体4倍增高,均可说明存在HHV-6、HHV-7感染。当从脑脊液内测到IgM抗体或IgG抗体时,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存在。IgM抗体一般产生于感染后5天,可持续存在2~3周,IgG抗体产生于感染后7天,4周后达高峰,可持续长时间。但由于疱疹病毒之间存在一定抗原交叉,其他疱疹病毒感染也可引起抗体增高,可用抗补体免疫荧光试验加以鉴别。
由于幼儿急疹具有典型的热退疹出的特点,临床上通常根据典型症状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而病毒学检查是否要做需要根据患儿病情决定,并不一定都要做,家长们也不用追求过度医疗,平时注意多观察孩子的病情,做好孩子的日常照护工作即可。
通常幼儿急疹发热时间长、体温高,并且合并全身皮疹,看似“病情严重”,但是一般预后良好。家长无需过度紧张,遵医嘱,耐心地帮助患儿控制体温,注意水分补充,健康清淡的饮食,宝宝一定会恢复健康。家长需要的更多是信心,当然,信心是来自于知识,因此家长一定要多多了解幼儿急疹的相关知识,以免遇到时一无所知。
【参考文献】
[1]王卫平.儿科学[M](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金智敏. 幼儿急疹早期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探讨[J]. 临床医学, 2008, 2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