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幼儿急疹一般治疗包括勤测体温,及时控制体温;多给宝宝喝水;保持皮肤清洁;注意充分休息等。
在一些家长群里,我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宝宝发烧的话题,只要有宝宝发烧,很多父母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会是幼儿急疹吧?”那到底是不是幼儿急疹?哪些宝宝易患幼儿急疹?确诊为幼儿急疹家长又可以做些什么?今天我整理了一系列内容,大家快来看看吧!
一、什么是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又称婴幼儿玫瑰疹,老百姓俗称“烧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小儿急性传染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发疹性疾病,临床上以突起发热,热退出疹为特点,即患儿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发起高烧,体温可达39℃~40℃,并且宝宝热退才出疹,出疹后不再发热,皮疹多从面部、颈部开始,很快漫至前胸后背、四肢,甚至手足心。因此当患儿出现此种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明确诊断。
二、哪些宝宝易患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的发病高峰是7个月至13个月的宝宝,其中90%左右的病例发生在2岁以下,但是这并不代表2岁以上的宝宝不会发生幼儿急疹,只是比较少见罢了。对于男孩、女孩来说发病率没有差别,而且全年均可能发病,家长们应引起重视。
三、幼儿急疹,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第一次发烧多是幼儿急疹在作妖。按常理来说,幼儿急疹属于一种宝宝能够依靠自己免疫系统达到痊愈的疾病,只需要对症处理发热情况即可,不需要处理孩子的皮疹。但是由于幼儿急疹的皮疹出现在退热之后,所以在确诊之前,家长们还是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第一、勤给宝宝监测体温,及时控制体温
家长们要勤给宝宝测量体温,根据宝宝的体温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降温,当宝宝体温小于38.5℃的时候,可以用温毛巾给宝宝擦拭身体,或者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式降温。当宝宝体温大于38.5℃时,可以遵医嘱应用退烧药物进行退热,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第二、多给宝宝喝水,以促进代谢
因为发烧会消耗体内水分,可能会导致宝宝脱水,所以应注意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比如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可增加哺乳的次数。对于6月龄以上的宝宝,家长可以适当给宝宝增加温开水、果汁和米汤等水分丰富、易消化的食物。这样不仅有利于维持体内正常的水电解质平衡,还可以促进宝宝的新陈代谢,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第三、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由于幼儿急疹患儿皮肤会出现疹子,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去挠皮疹,以免皮肤出现伤痕,引起感染。另外,还要注意孩子皮肤的清洁,建议家长们平时接触宝宝时要注意手卫生,并且宝宝也需要勤洗手,以防止病毒的传播,降低感染率。
第四、宝宝出现幼儿急疹症状后,应注意充分休息,尽量少去户外活动,同时注意隔离。孩子在出疹后不要过度捂热,要选择宽松、透气的衣服。
【参考文献】
[1]何 芳等. "幼儿急疹56例治疗体会."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10).
[2]罗蓉蓉. 幼儿急疹防治指南[J]. 家庭教育:幼儿版, 2018(7):3.
[3]赵玉敏. 幼儿急疹重在护理[J]. 民航医学, 2009, 019(0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