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幼儿急疹是外感风热时邪,侵袭肺脾,内与气血相搏所致,因此主要采取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等治疗。
幼儿急疹,就是人们常说的“烧疹子”,“玫瑰疹”,它是人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的急性出疹性疾病。
这个病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热疹退出,一般高热持续3-4日后体温会突然降至正常,热退时或热退后数小时至1-2日又出现皮疹。但也有部分孩子表现的并不典型。比如有的孩子只有发热没有皮疹,有的孩子只有皮疹没有发热,还有的患儿根本没有出现任何症状。
因此,对于幼儿急疹,家长们要注意观察,加强护理。治疗上临床主要是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比如孩子体温升高时,可通过降低周围环境温度、物理降温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孩子哭闹不止异常烦躁时,也可以使用镇静剂处理。
部分家长会担心西药有副作用,常常询问是否可以进行中医中药治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中医治疗需要“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病情程度以及不同的病程有不同的治疗方案,且中医治疗较为复杂,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医生,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下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案,不可听信偏方,自行熬制中药,以免用药错误加重患儿的病情。
根据中医理论,幼儿急疹由疹毒时邪所引起:疹毒时邪,首袭肺胃,蕴于肌表。疹毒乃为风热时邪,初期可见风热表证,疹毒内传肺脾与气血相搏,正气亢盛,托毒外泄,而见热退疹透。证候分析:疾病初疹毒袭于表卫,故发热,精神稍烦等。苔薄白,脉浮数,热退后全身出现红色玫瑰色小疹,皮疹以躯干为多,纳呆食少,舌质红,苔薄黄,脉数。可能大家觉得中医理论看着好像比较复杂,看起来与西医也有差距,但其实中西医对幼儿急疹的描述核心是类似的,尤其是对症状的描述,都提到了发热期与出疹期,另外中医描述的“热退疹透”其实就是西医中“热退疹出”。中医的治疗方案与西医治疗一样,都分为发热期的治疗和出疹期的治疗:
发热期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疏风清热治疗,可以使用银翘散治疗,也可以使用板蓝根颗粒、抗病毒口服液或柴胡口服液治疗。
出疹期的治疗:主要是进行凉血解毒,养阴生津治疗,方剂为化斑解毒汤、牛蒡解肌汤等。
除了上述治疗药物外,中医治疗方法还包括饮食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常用的饮食治疗食谱为金银花粳米粥:金银花加水好煮,熬煮30分钟,去除药汁后加入梗米熬煮成粥。可提升患儿的食欲,缓解发热及出疹带来的不适症状,但注意,饮食治疗只适用于已经添加过辅食的患儿。针灸疗法常用穴位是曲池穴、足三里穴、大椎穴,每次针灸5分钟左右,可有效改善幼儿急疹的症状,加速恢复,预防后遗症。推拿治疗:按摩曲池穴、清天河水穴,每天按摩1~2次,连续按摩1~2天,可有效改善幼儿急疹所出现的各类症状。
【参考文献】
[1]王虹蒨, 林海峰, 金巍. 中药治疗幼儿急疹40例[J]. 中医药学报, 2000, 04:31-31.
[2]王卫平.儿科学[M](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3]魏跃钢主编. 现代中医皮肤性病学[M].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