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目前能使用的发烧药只有两种:一是布洛芬,另一个是对乙酰氨基酚。
绝大多数宝宝第一次发热可能就是因为幼儿急疹。提起这个病,从名字就可以看到它突出一个“急”,由于疾病来势汹汹,宝宝的体温会突然间飙升到39℃,甚至更高,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心惊胆战。
体温升高后,家长们都是想方设法的帮助孩子降温。常规的物理降温方式,比如冰敷、温水浴、降低环境温度等。这些方式常用于体温低于38.5℃的患儿。如果当患儿体温升高到38.5℃以上时,就需要考虑使用退烧药了。那么,对于孩子来讲,我们一般可以用哪些退烧药物呢?
目前能使用的发烧药只有两种:一是对乙酰氨基酚,另一个是布洛芬。今天我们来了解了解这两种药物。
第一、对乙酰氨基酚
[药物机理]
对乙酰氨基酚又称醋氨酚、扑热息痛,为苯胺类解热镇痛药。是非那西丁的体内代谢产物,属于苯胺类。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PGE1的合成和释放,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无明显的抗炎作用。
[安全性及起效时间]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解热镇痛药,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两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的退热药。应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起效十分迅速,一般口服后半小时之内就能产生退热作用。其副作用较小,对胃肠道基本没有刺激作用,也没有肾毒性,所以安全性非常高。
[服药注意事项]
1、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用于退热,也不推荐交替使用。
2、预防性使用退热药物不能降低热性惊厥的发生率。
3、针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对对乙酰氨基酚通常不会发生交叉过敏现象,<5% 的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会引发轻度的支气管痉挛反应。在临床使用中,服用剂量不应超过推荐剂量,否则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4、在用药剂量上,应严格遵守合理剂量。
5、对有胃肠道出血、肝肾功能不全(衰竭)、血小板功能障碍(如血友病)等的患者禁用。
第二、布洛芬
[药物机理]
布洛芬属于芳基丙酸类解热镇痛药,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它主要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起解热作用。
[安全性及起效时间]
布洛芬的作用原理是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在生病和受伤时,大脑会释放前列腺素导致疼痛、水肿和发烧,阻断前列腺素就可以镇痛、消炎和退烧。镇痛和退烧通常服药后马上见效,消炎则需要服药一段时间后才能见效。
[服药注意事项]
1、布洛芬片虽然在消炎镇痛效果很好,却不适宜长期服用。因为长期使用对肾脏伤害极大,可能会导致胃溃疡、烧心、消化不良等。
2、布洛芬可能增大脱水的风险,建议慎重选择,同时应在服药期间多喝水,可起到防脱水的作用。因为布洛芬用于退热时,具有发汗作用,如果服药期间饮水不足或同时有呕吐、腹泻等症状,都会加重脱水。建议体温在38.5℃以上时再考虑用布洛芬,并多喝水,必要时可适当饮用运动饮料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虽然两种药物都具有退热的作用,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对药物的敏感度也是有所不同的。至于选择哪种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切勿滥用药物。另外至于何时停药,也要遵医嘱进行,因为有的人在服用了药物后,效果是非常好的,而有的人在服用药物之后,效果却并不明显,如果在服用了该种药物之后,效果没有明显的改善,那么应该立即停止用药,考虑更换其他药物来进行治疗,并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鲍聪. 幼儿急疹高热的护理措施研讨[J].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31卷9期, 143页, 2021.
[2]唐兰琼. 探讨幼儿急疹滥用抗生素的相关因素[C]// 全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研讨会. 2013.
[3]王卫平.儿科学[M](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