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半年前家长发现患儿阴囊部位偶尔会变得空虚,但没有引起重视,但半年来持续未改善,遂到医院就诊。完善体格检查后,我初步诊断患儿为隐睾,建议住院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隐睾诊断,遂予以双侧睾丸固定术,手术顺利,术后患儿恢复良好,现已好转出院。
【基本信息】男、1岁2月
【疾病类型】隐睾
【就诊医院】锦州市中心医院
【就诊时间】2020年3月
【治疗方案】入院后完善彩超等检查,并行双侧睾丸固定术
【治疗周期】住院4天,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患儿术后患儿恢复良好,一般状况可,切口部位未见红肿、液体渗出,换药时可见切口部位愈合良好,阴囊无肿大,已好转出院
一、初次面诊
我在门诊出诊时,一位青年女性抱着自己的孩子来到诊室,面带焦虑与愁苦,我赶紧嘱咐青年女性坐下,并询问来就诊的原因。青年女性略带哭腔的和我说道:孩子现在1岁2个月,半年前就发现孩子阴囊部位偶尔会变得空虚,但因为睾丸偶尔也可出现在阴囊里,所以刚开始也没太在意,想着可能是没发育好,等孩子再大点就发育正常了。
但是这半年来,阴囊里偶有空虚的现象没有改善,周围人知道这情况后都建议我带孩子去检查,于是我就带孩子就诊于当地医院,说是隐睾,今天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治疗,所以来我院就诊。
二、治疗经过
我为患儿进行查体,检查时发现患儿双侧阴囊空虚,腹股沟处触及到了睾丸。根据患儿情况,我初步诊断患儿为隐睾。
患儿入院后,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我对患者进行睾丸部位的超声检查,检查发现患儿双侧阴囊内空虚,右侧腹股沟可见1.2*0.6cm的低回声,左侧腹股沟可见1.2*0.6cm的低回声,形态尚规整,回声尚均匀,提示患儿为双侧隐睾。
根据彩超结果,患儿双侧隐睾诊断明确,因患儿年龄大于1岁,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充分考虑后决定行手术治疗。完善血常规、肝肾功、凝血系列等术前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后,积极进行术前准备,确定无手术禁忌症后,给予行双侧睾丸固定术治疗,通过腹股沟,将横断鞘状突切开,游离出睾丸和精索,将睾丸放置于阴囊处,并进行固定。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患儿安返病房。
患儿手术后,我按时给患儿伤口进行换药,切口部位未见红肿、渗出等,患儿术后恢复良好。同时向患儿家属讲解隐睾的相关知识,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焦虑。
三、治疗效果
患儿入院后完善彩超等检查,并行双侧睾丸固定术,术后患儿恢复良好,一般状况可,切口部位未见红肿、液体渗出,换药时可见切口部位愈合良好,阴囊无肿大。
患儿出院后,我叮嘱患儿家属注意切口部位的卫生,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时,及时门诊就诊。
四、注意事项
1、给患儿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
2、患儿进行卧床休息,并将双侧下肢外展,避免髋部弯曲。
3、保持伤口部位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4、每年进行门诊随访,检查患儿睾丸情况。
5、患儿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就诊,避免拖延,以免加重病情。
五、个人感悟
隐睾,即隐睾症,发生于小儿时,称为小儿隐睾症,指隐睾在发育的过程中出现异常,未将至阴囊,多为单侧,且右侧多于左侧,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等因素有关,有隐睾症家族史、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等,容易出现小儿隐睾症。
隐睾症的患儿,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阴囊部位空虚、扁平,部分可触及腹部包块。一般体格检查可进行初步诊断,通过彩超等检查可确诊。我们这位患儿,查体时发现双侧阴囊空虚,结合彩超结果,确诊为隐睾。
隐睾症的治疗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决定,一般来说,患儿年龄小于1岁时,可应用激素进行治疗;激素治疗无效或年龄大于1岁的患儿,需进行睾丸固定手术。经过治疗后,可减少对患儿将来生育功能的影响,但若不进行治疗,容易出现腹股沟疝、精索扭转等,甚至可以导致不育。
其实本例家长在孩子1岁前就已经发现异常,如果当时来医院就诊,可能通过激素治疗即可好转,但因1岁多才来医院就诊,只能通过睾丸固定手术进行治疗,这也提示我们,当发现孩子睾丸异常时,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