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糖尿病黄斑水肿,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重要病变之一。
糖尿病大家都不陌生,我国糖尿病患者接近9千万之多,且发病率逐年增加,除了大家熟知的心血管损害、肾脏损害、周围神经损害以及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外,还有一种非常严重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病变,那就是糖尿病黄斑水肿,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重要病变之一。
如何延缓致盲,如何保留理想视力,如何进行治疗等问题,都是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迫切想弄明白的,而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与黄斑水肿的分类密不可分,只有进行准确的分类,才能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得到理想的预后。因此在治疗前或是治疗的同时,患者们应积极配合医生,查找病因,进行准确分型。
糖尿病黄斑水肿常见类型如下:
一、局灶性黄斑水肿(CSME)。这类患者的黄斑区有出血点,可见环形或三角形硬渗出,FFA(眼底视网膜的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表现为局部早期分散的强荧光点,后期有渗漏,液体来自毛细血管样膨出。检眼镜检查可表现为黄斑区局灶性视网膜水肿、增厚,可见成串微动脉瘤,并有硬性渗出,围绕水肿中心呈放射状或条状、簇状排列。当患者具备以下一项或一项以上时,就可以考虑诊断为局灶性黄斑水肿:1.黄斑中心凹500μm范围内有视网膜增厚。2.黄斑中心凹500μm范围内有硬性渗出伴有邻近视网膜增厚(视网膜增厚消退后残存的硬性渗出不包括在内)。3.一个区域或多个区域视网膜增厚,大小为一个视盘直径或更大,且任何部位位于距中心凹一个视盘直径内。
二、弥漫性黄斑水肿:这类患者进行FFA(眼底视网膜的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时表现为黄斑区毛细血管晚期广泛渗漏,渗漏不仅来自黄斑区微动脉瘤,还来自视网膜或脉络膜毛细血管,但看不到毛细血管样膨出,常无硬性渗漏。黄斑区视网膜弥漫性增厚,可以有视网膜内囊性改变。检眼镜下可见黄斑区视网膜增厚、水肿,反光增强,中心凹光反射消失。大量毛细血管渗漏,可弥散至上、下血管弓。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表现为中心凹的形态消失,神经上皮层不同程度增厚,层间有少量积液及神经上皮脱离。
三、黄斑囊样水肿:局限性水肿严重者,虽然毛细血管渗漏未弥散至上、下血管弓,但FFA(眼底视网膜的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表现出晚期荧光素渗漏,分布在拱环外围呈花瓣状或环形高荧光,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囊疱样改变,神经纤维层间可见大小不等的液性腔隙,即可诊断为黄斑囊样水肿。
【参考文献】
[1]宿晓娟,黎晓冬,谢红艳,李燕,王钧冬,叶河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22,22(05):80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