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黄斑水肿,抗VEGF剂真的多多益善吗

文章摘要:-VEGF药物注射治疗效果与药物剂量并不成正比。

 

近年来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抗-VEGF(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在提高视功能,降低黄斑厚度方面疗效明显,因此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已经渐渐取代其他方法,逐渐成为了黄斑水肿患者,尤其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黄斑水肿患者临床首选治疗手段。

image.png 

在进行抗-VEGF药物注射治疗时,很多患者都会要求医生尽量多打点药,认为剂量越多,效果越好,但其实治疗效果与药物剂量并不成正比。另外玻璃体腔药物注射具有一定损伤性,有引起结膜出血、角膜损伤、眼内炎、眼压升高等副作用的可能,药物剂量越大,出现副作用的几率也会随着升高,因此治疗黄斑水肿,抗VEGF剂并不会“多多益善”。患者进行眼内注射抗-VEGF治疗时应配合医生,相信医生的判断,不要过度追求剂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VEGF)有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减少渗出以及水肿的作用,能稳定或提高视力,且近期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有确切疗效,常用抗-VEGF类药物有贝伐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均能有效地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可用作单一疗法、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或作为玻璃体手术的辅助用药,对黄斑水肿有良好的效果。

-VEGF药物治疗途径主要以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直接注射在眼球内)为主,但单次注射很容易复发,因此无论是注射激素,还是眼内注射抗-VEGF都需要反复注射,每次注射间隔时间与患者的具体情况有关,通常为1个月左右,3个月为一个疗程,此后每月随访1次,并根据随访期间的病情变化考虑是否再次进行治疗。

注射前患者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眼液3天以上,每天4-6次。注意:大部分进行抗-VEGF药物治疗的患者视力会出现明显的改善,但少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效果不明显,需要进行反复治疗后,才能逐渐看到效果。

-VEGF药物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如注射部位出血、疼痛、眼压升高、眼内感染、视网膜脱离或玻璃体出血,一旦发生严重的眼内感染、视网膜脱离或是玻璃体出现,则需进行手术治疗。

 

患者在进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后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治疗后避免眼部接触水及污物,不要用手揉搓;

image.png 

2. 遵医嘱滴用抗生素眼液,至少连用3天,每天滴眼4-6次;

3. 遵医嘱返院复查,通常复查时间为治疗后的第一天、第三天以及第七天,此后根据随访情况再进行调整;

4. 如眼部出现剧烈疼痛、红肿、视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王影. 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疗效观察[D]. 河北:河北医科大学,2020.

[2]王雨生主编,西京眼科临床工作手册,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09,

[3]代美晨. 玻璃体腔抗VEGF药物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对眼表功能的影响[D]. 辽宁:大连医科大学,2021.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眼底黄斑水肿症状

症状中心视力缓慢减退,可有相对和绝对的中心暗点,眼底所见早期病变,在检验镜下基本正常,黄斑中心、凹光、反射、弥散或消失,在病程中,视网膜水肿区,呈不同程度反光增强或绸缎样反光,视网膜增厚。眼底荧光造影,荧光造影对黄斑囊样水肿的诊断最有价值,造影早期水肿区遮挡脉络膜,背景荧光故黄斑水肿范围内场较大的暗区、静脉区、黄斑区,毛细血管能见度增加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逐渐变得模糊且有染料渗漏,形成黄斑区强荧光。晚期黄斑水肿呈蜂窝状或囊状外观,囊壁视网膜厚薄不均匀,可见内部的蜂窝状分隔及血管暗影,有的小囊可以十分饱甚至形成裂孔。

眼睛黄斑水肿注意事项

引起黄斑区水肿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外伤引起的,患者常常表现为视物模糊,出现了这样的症状,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而且不要阳光直射眼睛,出门的时候要戴墨镜来预防黄斑区水肿的加重,而且要注意避免外伤,其次要多吃青菜水果,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要多吃,对黄斑区水肿病变是有帮助的

黄斑水肿是什么引起的

黄斑水肿可能有多种原因所引起,年轻人主要是由于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所引起的血管渗出而导致的黄斑水肿。中年人可能是由于视网膜的静脉阻塞,所引起的血管性的渗出而导致的黄斑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