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非视力好就没有病变

文章摘要: 视网膜病变早期甚至是中期都不会出现明显的视功能损伤症状,如果没有进行定期的眼科检查,就会被忽略。


通常在糖尿病患者初次确诊时,医生都会建议他们每年定期进行眼科检查,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引起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甚至是失明等危害,但很多患者认为只要还没出现症状,自己的视力也还不错,就没有出现视网膜病变,不需要进行眼底检查,将医生的叮嘱当做“耳旁风”,但这样的做法不但是“大错特错”,还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无法承受”的严重后果。

糖尿病引起视网膜出现病变时,患者的症状与视网膜损伤并不是同步,很多患者在视网膜病变早期甚至是中期都不会出现明显的视功能损伤症状,如果没有进行定期的眼科检查,就会忽略视网膜正在出现的病变,等到视网膜的损伤不停加重,引起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甚至是突然失明时,患者才到医院进行检查,而这时无论使用多好的药物,无论进行多么精细的手术,都已经“回天乏力”,无法恢复已经失去的视功能,治疗也只能避免损伤进一步加重。因此糖尿病患者无论视力有无问题,都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眼底。

image.png 

一、检查频率:

初次确诊的患者应在确诊后就进行一次眼科检查,此后每年定期进行一次;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或其他慢性疾病、眼部疾病的患者应增加检查频率,可3-6月检查一次;如果出现了糖尿病眼底病变,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增加检查的频率;如果突然出现视力改变、视物模糊、一过性失明等视功能相关症状,则应该立即进行眼科检查,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二、检查项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规眼科检查项目包括眼底检查、眼底彩色照相、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1. 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需要使用眼底镜,患者在检查前需要提前散瞳(用散瞳药物滴眼,麻痹虹膜中的瞳孔括约肌,使瞳孔散大,便于清楚看清眼底情况,是眼科进行眼底检查前的常规操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禁散瞳)。散瞳眼底可见范围大,医生比较容易看到早期眼底病变。

image.png 

2. 眼底彩色照相:眼底照相主要是观察眼底视网膜、视神经以及黄斑区有无病变,同时可记录眼病病变过程,便于诊断以及后续随访包括散瞳和不散瞳两类,通常采用散瞳眼底照相方法。

3. 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 OCT是一种非接触、高分辨率层析和生物显微镜成像设备,可用于眼后段结构(包括视网膜、视网膜神经纤维层、黄斑和视盘)的查看、测量,能帮助检测和管理眼疾,包括黄斑裂孔、黄斑囊样水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和青光眼等。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OCT已经作为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水肿的常规检查方法。

4.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可动态观察视网膜循环情况,如是否存在微血管瘤、出血、荧光渗漏点、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等,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分期与激光治疗的重要依据,检查前需要完善荧光素钠过敏试验,如果有过敏史者或有心肝肾疾病,就不适合做这项检查。

 

【参考文献】

[1]张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筛防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2):80.DOI:10.15912/j.cnki.gocm.2019.02.06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么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除了需要对原发疾病积极治疗之外,还可以进行针对性地激光、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  糖友的血糖和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可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另外血压升高可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当高血压得到控制时,眼底荧光渗漏明显减轻,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应当控制血压。同时对于血脂异常和视网膜黄斑区及其四周有环形硬性渗出的糖尿病患者,应摄取低脂饮食,并运用调血脂药物。 2、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被认为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光凝治疗前须有完全清楚的眼底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资料,具体了解病情和病变。光凝后应作定期随诊和复查,了解疗效,若有新的病变出现,可考虑追加激光治疗。 3、玻璃体切割术: 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包括玻璃体出血及严重的增殖性病变需要手术治疗。广泛玻璃体出血3个月以上不能自行吸收者需行玻璃体切割术。对早期严重玻璃体出血实行玻璃体切割术,恢复视力的可能性比延期手术要大得多。手术时机最好在玻璃体出血后半个月到1个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用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用药原则: 1、控制血糖的药物不能停,不能因为治疗视网膜病变,就把降糖药停了,治疗视网膜病变和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不冲突; 2、可以用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联合一些中药控制全身的并发症; 3、中期可用一些消水肿的药物; 4、抗VEGF的药物; 5、孕期患者除了用降糖药以外,还需要用胰岛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分为几期?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六期,分期越靠后说明病情越严重,治疗越麻烦。 1、一期、二期:当患者处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期、二期的时候,视力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这时候把血糖控制好,定期到眼科检查就可以了。一旦有病情加重,或者说黄斑水肿,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阻止,比如说往眼睛里面打抗VEGF药物,或者说激素类的药物,促进黄斑水肿的消退,让他的视力能够改善。 2、三期:到了第三期,就已经发展到了临界状态,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转化成比较重的四期、五期,这个时候就要开始激光的干预,激光的话我们一般是分次完成的,这样减少眼部的一些刺激症状,患者也能够耐受得了。 3、四期、五期、六期:患者一旦到了四期、五期、六期,出现了明显的出血,视网膜的纤维增殖膜,还有牵拉的视网膜脱离以后,往往一些眼底的损害是不可逆的,手术就是在不好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去挽救他的视功能。有些患者治疗比较及时,有可能视力能够恢复得还可以,能够生活自理,能够工作,有些患者到了很晚期,耽误的时间又比较长了,虽然通过手术的治疗预后也还不错,但他的视功能就很难再恢复到比较理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