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增殖期患者的病变比较严重,其中5期更是非常严重的晚期,患者可突然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失明。
文章正文
“医生!我前几天还好好的,这两天突然觉得视力下降很严重,东西看着都好模糊,有时候还感觉眼前有黑色的东西遮挡了视线,这是怎么回事啊?我突然变成近视眼了吗?”这是前段时间我在门诊遇到的一位病人,他对自己突然出现的视力下降感到非常疑惑,以为自己用眼过度,出现了近视眼,但经过我详细的问诊后,发现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0多年,期间有定期监测血糖,但从来没到眼科进行过检查,这时我心中就隐隐不安,怀疑患者出现了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果不其然,检查后患者就被确诊为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是非常严重的5期。确诊后患者有点“难以置信”,怎么短短几天就成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还能恢复吗?答案是:不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非常高,并且发病风险会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升高,据调查,病程超过3年的糖尿病患者,患病率约为5%;超过5年的可以达到25%;超过10年的,患病率会超过60%;20年的则会高达90%以上。除了发病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害也非常高,可以造成不可逆的视力受损甚至是失明,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了造成我国成人失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短短几天”就会患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呢?
其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慢性疾病,但它的发病特别隐匿,早期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等视网膜损伤非常严重后,才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因此出现症状的时间并不是真正的发病时间。
那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分为非增殖期(又称背景期,包括1期、2期、3期)和增殖期(4期、5期、6期)。一般情况下非增殖期的患者病变不是很严重,有保留完整视功能的可能,而增殖期患者的病变就比较严重,其中5期更是非常严重的晚期。这时进行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网膜出现了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患者可突然发生视网膜前出血,导致视力迅速下降、视野缺损甚至失明等症状,且这类症状无法“挽救”,治疗也只能尽量保留残留的视功能,避免失明,但如果这时还不进行有效的治疗,进入6期后,很多患者的世界就会迅速失去光明。
该如何治疗呢?
首先应根据本身具体的病变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与建议下选择药物(如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激光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主要为玻璃体切割术),阻止或减缓病情进展,将致盲风险降到最低;其次需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以及血脂,避免再次损伤眼部微血管;最后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明确治疗效果以及掌握病情进展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此,我再次提醒各位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到眼科检查眼睛,不要出现视功能损伤后,才想起来医生好像是说过有这个疾病,以免“为时已晚、悔不当初”。
【参考文献】
[1]赵研,蒋小均. 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价值[J]. 糖尿病新世界,2019,22(4):186-187.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9.0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