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无论有没有出现视力下降等症状,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定期进行散瞳眼底检查
文章正文
很多人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白内障联系到一起,认为二者都是致盲性眼病,危害也相同,但其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害比白内障更大,因为它发病位置在眼底,非常隐匿,不会像白内障患者一样出现明显的晶体混浊,直接用肉眼都能看到异常,且一旦出现明显的视功能下降,积极治疗也不能像白内障患者一样恢复视力,会遗留永久的视功能损伤,很多患者还会出现继续加重,直至失明。那么如何才能看清眼底病变,及时挽救视功能呢?那就要用到眼科的重要检查之一,散瞳眼底检查。
一、什么是散瞳眼底检查
散瞳眼底检查其实跟普通眼底检查差不多,只是在检查前多了一个“扩大”瞳孔的步骤。一般情况下,眼底检查仪器发出的光源通过瞳孔射入眼底时,瞳孔会反射性缩小,导致进入眼底的光量很少,只能看到眼底中央的位置,如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病变从周边部开始,就会出现漏诊,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另外,美国眼科学家调查发现,对未散瞳的黄斑水肿患者进行眼底镜检查时,大部分病例会被误诊,而黄斑水肿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最常见影响视力的病变,因此眼底镜检查前进行散瞳很有必要。
二、如何进行散瞳操作
散瞳就是应用睫状肌麻痹剂使瞳孔散大,可分为快速散瞳和慢速散瞳。快速散瞳常用药物为托吡卡胺滴眼剂,慢速散瞳多用阿托品眼药水或者凝胶滴眼,快速散瞳后瞳孔扩大时间一般为4-6小时,而慢速散瞳则可以持续2周左右,通常眼底检查中一般选择快速散瞳。
三、散瞳要注意什么,有禁忌症吗:
1.散瞳后瞳孔变大会引起畏光、视物模糊等症状,因此需要有家属陪同,以免磕碰,同时散瞳后不能开车;
2.部分患者散瞳后会出现低热、心跳加快、口干等不适反应,与药物副作用有关,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但不必过于惊慌,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3.合并青光眼以及前房浅的患者禁用,以免诱发青光眼;
4.有心脏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慎用;
5.有严重过敏反应史的患者应告知医生,由医生判断能否进行散瞳。
四、没有出现视力下降还需要做散瞳眼底检查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过程非常隐匿,很多患者即使出现了很明显的视网膜损伤,也不会有任何不适症状或视力下降表现,等到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黑影等视功能损伤时,病变就已经非常严重,且治疗也已“为时过晚”,只能保留残存的视功能,不能恢复已经失去的视力,因此无论有没有出现视力下降等症状,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定期进行散瞳眼底检查。
建议初次诊断的患者可在诊治同时进行眼科检查,后续每年再进行至少一次眼科检查,如果合并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等疾病,应增加眼科检查频率。
【参考文献】
[1]刘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查的应用进展[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39(7):1560-1563. DOI:10.3978/j.issn.2095-6959.2019.07.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