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后第二天脸肿胀是为什么

发烧一般是指发热,发热后第二天脸肿胀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营养不良、急性肾炎等导致。

1、生理现象:发热期间由于体温升高,容易出现口渴,导致饮水增加,如果此时排尿过少,多余的水分就会在体内潴留,引起面部甚至四肢浮肿,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适当活动,积极排尿后可以自行消失。

2、营养不良:由于食欲不佳导致摄入蛋白质食物较少,就会导致体内血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下降,引起低蛋白血症,进而导致脸部有肿胀感,可以给身体多补充蛋白质的食物来帮助缓解,比如牛奶、鸡蛋等食物。

3、急性肾炎:发热如果是炎症引起的,当炎症侵袭肾脏黏膜时,就会引起急性肾炎,导致肾脏功能下降,尿液生成和排出受影响,最终引起面部肿胀,患者可遵医嘱口服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治疗。

除以上原因外,还可能是腮腺炎、淋巴结炎、肾病综合征等原因所致。因此,建议大家尽早就医,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打预防针后发烧

在打完预防针后出现正常的免疫现象,会有发烧情况,一般不用紧张,但需要检查体温,当体温超过38度5以上是需要给予退烧药物治疗。打完预防针之后,可能会出现疫苗注射部位的炎症反应如皮肤的红、肿、热、痛,可能会出现发烧情况,以低烧为主,另外还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所以当发烧39度需要给予用退热治疗,建议给予物理降温,并建议在医院进行相关的治疗。

洗澡后发烧

发烧出汗之后不建议立刻洗澡,发烧出汗之后毛孔是张开,很容易感受外邪,尤其是风寒之邪,可能会造成发烧的重复感染,引起疾病的加重,可以在出汗2-3小时之后洗浴。如果这时候不注意避风寒,极易导致风寒外邪侵袭而入里入化热,出现发烧。最常见的为感染性因素所引起的发烧,常见于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多是由于细菌、病毒、真菌以及其他病原体所导致。

儿童打预防针后发烧

接种疫苗后发烧的处理原则:受种者发热在≤37.5℃时,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他疾病,经对症处理后1—2天即可恢复。受种者发热>37.5℃或≤37.5℃并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或伴有其他较重反应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防延误病情,同时要及时与接种单位医生联系。如果孩子在接种疫苗后的几天内出现发烧、出疹子等异常情况,可能不是生病了,多半是接种疫苗之后出现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