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养生:中医六大穴位按摩解决痛经困扰

众所周知,我国中医治病历史悠久。中医治疗疾病重在调理,而按摩疗法是重要的方式之一。对于一直困扰女性的痛经,中医也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缓解。

中医六大穴位按摩解决痛经困扰

专家称,按摩法缓解痛经,通常在经前5-7天进行为宜,月经来潮之后可停止,到下次月经来潮前可再次进行,有助于预防痛经的发生。

按摩位置:在下腹部,脐下一横掌距离处的正中,左右两侧旁距离四横指处各有一个穴位。

按摩方法:将双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在两个子宫穴上,稍稍用力,缓缓地揉按,直到感觉酸胀为度,按摩5分钟,若腹腔内有热感效果最佳。这样按摩可以刺激子宫穴,能够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来调理身体,效果显著,有助于活血化淤、调理气息以止痛。

按摩位置:小腿内侧位置,足内踝尖上3寸,即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捻在对侧三阴交穴上揉搓,若有酸胀感即为正确的位置。按摩1分钟之后就换右手拇指指腹捻在左太冲穴1分钟按摩,这样交互按摩。按揉三阴交有助于交通心肾,引火下行,对于妇科疾病类疼痛都有非常有效的缓解作用。

按摩位置:左右肋弓下缘到髂骨之间的部位,即侧小腹。

按摩方法:先将双手放在侧小腹上,从其后向前斜着摩擦,方向要朝着外生殖器。注意,不需要往返着擦动,而且按摩的方向一致,直至摩擦至热。一共要按摩5分钟。这种按摩法具有疏肝理气,止痛调经的作用。

按摩位置:以左右髂前上棘为界限,在肚脐与到外生殖器之间的小腹部。

按摩方法:先将双手交叠于小腹的中间,稍稍用力紧压着腹部,缓缓地按摩腹部。记得要以10次/分钟左右的频率来按摩哦,一直等到小腹内有一股热感最为合适。一共要按摩5分钟。这样做可以增加小腹腔内脏的血液运行,从而促进小腹内的微循环,有助于止痛调经。

按摩位置:小腿前侧,外膝眼下方3寸,胫骨前嵴的外侧大约一横指处。

按摩方法:找到了穴位之后,用拇指指腹揉按足三里穴,稍稍用力,按摩以有酸胀感为度。用点按的方式按摩,左右腿分别按摩1分钟左右。另外,若属于宫寒痛经的话,也可用艾条悬灸的方式缓解痛经。

按摩位置:在脚的大趾到第二趾之间的位置。

按摩方法:左手拇指指腹捻在右太冲穴上按摩,感到酸胀为宜,按摩1分钟之后可换右手拇指指腹来按摩左太冲穴1分钟。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有明显的疏肝止痛功效。另外,这样做还可以治疗痛经,同样地,按摩太冲穴也可以治疗其他一些妇科疾病。

痛经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痛经拉肚子

痛经出现拉肚子可能是由于受到了激素影响所导致的一种现象,如果症状较轻的话,也不用太过的担心,女性在生理期间出现轻微的不适,也是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是如果拉肚子或者是痛经的情况特别的严重,也需要到医院就诊。痛经是由于月经期,经血和子宫内膜中的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所引起。月经期女性盆腔充血,膀胱、子宫、直肠相邻,子宫收缩可以牵拉刺激直肠,引起拉肚子。

痛经贴

实证痛经可以贴在任脉,足太阴脾经穴位上。痛经大多数由宫寒引起的,临床表现为经行腹痛,得热痛减,或者月经周期延后,经血量少,色暗有血块 ,畏寒怕冷,手足不温,舌紫暗,或舌边有瘀点等症状。立即给予热敷,或者贴暖宝宝,喝生姜红糖水温经散寒,化淤止痛。痛经贴的副作用是不大的,通常情况下没有什么大的副作用,但是痛经贴因为是一种膏剂,对局部皮肤可能会造成一种刺激,时间长了,会出现一种过敏现象,出现着,皮疹,瘙痒,甚至起水泡的情况。

痛经丸

但是痛经的疼痛时间长达3天者,影响生活者应当予以治疗。重视心理治疗,消除紧张和顾虑。痛经丸中含有多味中药,有养血、活血的当归、白芍、香附、丹参、红花、川芎、益母草等中药,有木香、青皮等理气的药物,有炮姜、肉桂等药性温热得温里散寒的药物,还有止痛的良药元胡。多味中药同用共同起到活血止痛,温里调经的作用,主要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痛经丸不建议在月经期间服用,防止引起月经量多或崩漏的发生,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忌食寒凉性食物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在经期不宜洗澡,宜多吃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心情舒畅,注意个人生理卫生,注意休息。痛经丸具有温经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血瘀所引起的痛经,月经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