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疗的常见误区

当今医学飞速发展,很多肿瘤的生存率已经得到大幅提高,而肺癌的生存期依然徘徊在低水平。特别是晚期肺癌,近30年来,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提高了几个百分点。究其原因,除了肺癌病情的复杂性,误诊误治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来看看肺癌治疗的几个误区:

有的患者认为,西药副作用大,特别是治疗肿瘤的药物毒性大,中药则无副作用。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如何摆正中医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地位呢?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中药的扶正作用很重要,可作为肿瘤辅助治疗的手段之一。中药及现代化的中药提取物,能在缓解化疗的毒副作用、调节身体机能、增强抵抗力等方面大显身手。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才是正道。

在临床上,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瘤子太大了,无法做手术了,病人活不了几天了”、“老人年纪太大了,体质弱,不能手术”……这其实涉及肺癌手术的适应症问题。的确,一确诊肺癌就能有做手术机会的患者并不多,主要原因是早期发现的肺癌太少。很多肺癌发现时,瘤体已经很大,无法立刻做手术;有的瘤体不大,但已经出现了远处转移。其实,对于不能马上做手术的患者,可以通过化疗将肿瘤缩小,达到降低分期的目的,然后抓住时机进行根治性切除。与众多实体瘤的治疗原则一样,只有接受根治性手术,肺癌患者才有长期生存的可能。临床经验表明,年龄不是肺癌手术的禁忌症,即便是80多岁的老人,通过手术及综合治疗,也能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其实,化疗是肺癌综合治疗手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效果如何要看怎么用。化疗手段的优化,应以全面的诊断为基础。有的病人发现得早,可以首选做手术,而根本不需要化疗;有的病人需要先化疗,创造做手术的机会;有的病人手术后为了巩固疗效,再追加化疗。患者的具体情况不一,化疗的应用和具体实施方案也多种多样。随着分子靶标诊断技术的发展,通过对肺癌进行分子分型,选择更有效的化疗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传统的近70%无效的所谓“陪绑化疗”,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疗效。近年涌现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的确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思路,但要强调的是,任何药物都不能神化。任何一种靶向药物都不可能适合所有病人,其应用应遵循严格的适应范围,即患者身体内必须“有靶子”,药物才能发挥作用。

肺癌皮肤转移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小细胞肺癌转移

小细胞癌转移到肝后的症状有食欲减退,消瘦,纳差,病情严重时可以出现明显的腹水,白蛋白下降,如果转移至肝门或者胆管部位,可以出现梗阻性黄疸,病人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症状。而如果通过上述治疗以后,患者的局部病灶明显缩小,可以考虑来继续应用放疗以及一些微创的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等一些治疗方法。患者要加强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不要熬夜,规律作息,增加体力,提高免疫力。

肺癌转移骨头什么症状

其他的症状取决于骨转移的部位及转移程度,如果转移至肋骨,严重时可以引起肋骨骨折,可以导致气胸、血胸引起患者胸闷、憋气的症状。如果转移至脊柱引起脊椎的破坏,压迫脊髓可以引起患者截瘫。转移至其他长骨的时候,可以引起病理性骨折的症状。

肺癌脑转移脑部放疗

肺癌脑转移的放射治疗方案有两个,具体如下: 1、全脑放疗:全脑放疗剂量是40Gy20次4周,或者30Gy10次2周,或者37.5Gy分15次3周。这3种治疗方式,生物效应基本相似。做完这些照射后,转移灶可以补量,但是并不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有可能还会增加副作用,但病人可以获得无进展生存期的延长。肺癌的脑转移,最关键的是,如果病人能够长期生存,有两个部位需要在做全脑放疗的时候保护起来。一是海马回,因为这个地方是认知功能区,如果损伤了这个区域,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二是耳蜗神经,会使得病人听力丧失; 2、有几个转移灶分别治疗几个靶区,这样治疗不会出现脑功能障碍或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