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容易出错的八个环节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儿童药物中毒案例中,儿童误服占79.2%,家长给孩子用错的占18.5%。

儿童用药容易出错的八个环节

1.仔细阅读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是用药的向导。然而,调查显示,13%的家长在给孩子服药前从不看药品说明书;25%的家长偶尔或从不关注服药的禁忌,如不应与哪些食物或药物一起吃;还有38%的家长在孩子服药后,很少仔细观察其是否出现说明书中描述的不良反应。

有些药物最好在特定时间服用,如抗过敏药应在睡前服,如果不阅读说明书,可能让孩子出现白天嗜睡等症状,影响学习。服用某些药物后可能出现腹泻等副作用,如果家长给孩子用药前没有阅读说明书,可能以为是“吃坏了肚子”,此时擅自给其加用止泻药,很可能引起其他问题。

阅读说明书还要理解其中词语的意思。例如某些药需要“空腹服用”,这是指腹中没有食物,处于空的状态,如早上起床时和睡前。具体来说,饭前1~2小时和饭后2~3小时都属于空腹。

2.了解药物主要成分

大家到超市买食品时,都会留意成分表,但给孩子用药前,很多家长却不注意药物成分。感冒药和退烧药是最容易被家长忽视成分而用错的药。

退烧药的主要成分多为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很多感冒药也含有这些成分。如果孩子感冒发烧,需要同时服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应先看是否都含有类似成分,不要自行叠加用,以免出现过量。肝肾功能不全者用前应咨询医生。

如果孩子以前服用过某种药物,且发生了过敏反应,再次服用很可能过敏,这时应及时咨询医生,选用合适的药物。家长带孩子看病时,一定要将孩子的用药过敏史、正在使用哪些药物等信息详细地告诉医生,便于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选对品种和用量

在药店,你可能因为发现治疗同一疾病的药物有多种,不知道如何给孩子选择。其实,同类药分成人药和儿童药,儿童药还应根据年龄和体重有所区别。建议选择针对相应疾病的儿童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提示使用。

不可把同样的成人药自行减半给孩子服用。你可能认为把药片一分为二就是减半,但这种做法并不能精确地将药物的有效成分减半。建议选择儿童专用的剂型,如悬浊液等,并按说明书的指导给孩子使用。如果某类药物没有儿童剂型,必须用成人剂型时,要听取医生的意见。

4.关注孩子的体重

家长往往会忽视体重对孩子服药剂量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儿童口服药会在说明书上注明两个参照标准,一是年龄,一是体重。标注的体重是这一年龄段的平均值。

如果孩子明显超过平均体重,吃药时一般参照年龄标准。比如一个6岁的孩子体重为30公斤,已经达到10岁孩子的水平,但他的肝、肾功能还是6岁孩子的水平,如果超量用药,很容易使孩子肝、肾功能受损。这时应咨询儿科医生或药师,选择合适的用量。

即使是对同一个孩子,用药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医生给孩子开过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而发育期的孩子体重发生了明显变化,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调整剂量,保证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5.使用药品附带的量器

服液体药物时,需要对剂量做比较准确的量取。如果使用日常用的汤匙给孩子喂药,很难估算到位。建议使用药品附带的量器,可将其平放在桌面,按说明书或医嘱指定的量取用。

给年龄较小的孩子喂药时,还可能出现一部分药没有喂进去的情况。一般认为,1/5以内的药物损失不会影响治疗。但如果是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服用的量总是不足可能影响治疗,应及时和医生沟通。如果孩子在服药1小时内大量呕吐出药物,理论上应该补用一次,但如果是因为药物刺激性引起的,贸然再喂服并不可取。建议用药前咨询医生或药师,如果是有刺激性的药物,选择合适的喂服方式。

6.了解食物对药物的影响

服药前一定要了解其禁忌,如这种药能否和孩子常吃的食物同时服,在不确定时应咨询医生。大部分药物不建议用牛奶、果汁等饮品送服,以免影响药效,或出现其他难以预测的后果。

如果用牛奶送服四环素、土霉素等抗生素,牛奶中的钙可与它们结合成不溶性螯合物而影响吸收,进而降低药效。

近日,一则新闻引起大家关注。一位男性因小时候患病,父母常喂红色药剂,且总骗他说是西瓜汁,导致他现在看到西瓜就害怕。很多家长在喂药时都会骗孩子说药是糖果或果汁,这种做法很不可取,不仅可能让孩子从此害怕吃药,还可能对孩子今后的心理造成影响。

7.选择不易开盖的药瓶

现在很多儿科的专科药使用了安全瓶盖,需要用力按一下才能拧开,这种包装能很大程度地减少孩子误服药物。但还有更多药物没有采取这种包装。因此,家长应把药放置在远离孩子的地方,如较高的柜子,或他们不易打开的抽屉里。一旦发现孩子误服药物,要及时就诊,情况严重时要拨打急救电话。

8.做好三大检查

专家还建议家长在给孩子选用药物时做好三大检查:

购买时,检查药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有没有被打开的痕迹或标签不清的情况。如果药品包装鼓胀,可能是变质了,不宜再用。

回家后,仔细阅读盒内的说明书,再次确定这是你要买的药。有些药物的名称容易让人混淆。如“小儿安”并不能用于治疗夜惊啼哭,而主要用于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肠炎、耳炎、结膜炎、疮疖、脓肿等。如果擅自给孩子用,很可能延误治疗,甚至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打开药瓶,检查颜色、形状、大小和味道。如果觉得和之前的不同,应立即询问药师或医生,确认正常后再给孩子服用。

小儿感冒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三九小儿感冒颗粒

999小儿感冒灵颗粒一般不可以治好风寒的,因为这个药物比较适合风热感冒,而且其中也含有西药的成分,服用后可能会出现嗜睡、犯困的情况,孩子如果出现感冒症状建议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对症和适量的使用儿童装的抗感冒药物治疗,并且多喝点温开水,饮食要清淡,注意观察体温变化。三九小儿感冒颗粒对于小儿发热恶风,头疼鼻塞流鼻涕,咳嗽并且咳脓痰,口干而渴,这种情况效果很好。流感见上述证候者。7个月的宝宝可以口服三九小儿感冒颗粒,这个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在口服药物期间需要注意多喝白开水,检查有没有咳嗽呼吸困难,如果出现了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必须要配合口服抗生素消炎药,一定要注意是不是出现咳嗽,咳痰,咳痰不爽的现象,如果有细菌性炎症需要配合抗生素。

小儿感冒宁合剂

小儿感冒宁合剂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是牛蒡子,黄芩,薄荷,桔梗,六神曲,麦芽,金银花连翘芦根组成,具有疏风散寒清热止咳的功效,主要用于小儿感冒导致的咳嗽,流鼻涕,发热,咽喉肿痛等不适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副作用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厄腹泻,但是一般情况下影响不大,不用过于紧张。正常按照医嘱服用小儿感冒宁合剂,对孩子的身体没有什么危害,孩子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考虑是着凉或者是炎症引起的感冒现象,平时应该给孩子多喝水,适量的服用一些感冒的药物,如果发烧超过38度,可以给孩子服用一些退烧类的药物,如果孩子的症状比较严重的话,应该及时就医诊治。小儿感冒宁合剂是一种中成药,不仅可以减轻感冒患者体温升高的症状,也可以减轻感冒患者咳嗽咳痰,头疼,流鼻涕等感冒症状,能够对感冒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喝小儿感冒宁合剂一定要注意监测小儿的体温变化情况,注意小儿身体的保暖,适当的补充水分,避免出现脱水的症状。

小儿感冒宁合剂

小儿感冒宁合剂的主要成分为薄荷、荆芥穗、苦杏仁、牛蒡子、黄芩、桔梗、前胡、白芷、栀子(炒)、山楂(焦)、六神曲(焦)、麦芽(焦)、芦根、金银花、连翘。由此可见其成分都是中草药,应用比较广泛,家长可以根据小儿的症状自主在药店购买,按说明书合理服用。但是这种感冒药主要是和风热感冒的患者孩子现在有可能是风寒感冒导致的,所以不适合服用这个药物,避免加重病情。小儿感冒宁合剂属于一种中成药,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疏风散热等作用,一般不会出现什么副作用。建议带宝宝去医院儿科就诊,进一步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抗体及胸片等,明确诊断后再给予针对性治疗为好。根据您介绍的情况分析,宝宝可能患了支气管炎或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