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斜视与假性内斜的鉴别

隐斜视是一种潜在性眼位偏斜,但能在融合反射控制下保持双眼单视,以强制两眼球保持在正位而不显出偏斜,一旦大脑融合作用遭到阻断(如一眼被遮盖时)或失去控制(如在过度使用目力或精神疲劳时),眼位偏斜就会表现出来。

婴幼儿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假性内斜,表面看上去似斗鸡眼或对眼。有统计在703例怀疑内斜视者中,47%为假性内斜。这是因为婴幼儿的鼻梁宽且扁平,盖住了部分内眦部(俗称大眼角),两个黑眼珠似乎向中央集中,角膜外侧的白眼珠露的比内侧多,给人一个内斜视的假象。鉴别假内斜的简便方法就是捏起鼻梁的皮肤,露出内眦部的白眼珠,内斜的印象就消失了。假性内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得到改善。家长不必耽心。假性外斜比较少见,其主要原因是两眼之间的距离过宽,面部骨骼发育畸形带来的后果。

隐斜视是一种潜在的眼位偏斜,它能在矫正性融合反射控制下保持双眼单视功能。简单的理解为一种能自己控制的眼位偏斜。常态下看不出来有斜视,只有在遮盖一只眼,破坏两眼间的融合反射时才显现出眼位偏斜。按照一只眼偏斜的方向,临床上将隐斜分为内隐斜、外隐斜、上隐斜、下隐斜以及旋转隐斜。

隐斜视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内隐斜视是怎么造成的

内斜视的形成原因还是非常多的,有可能是调节过强导致的,有可能是眼外伤或者是颅脑血管性疾病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先天遗传性因素导致的,所以说出现内斜视之后千万不要盲目的进行诊断,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就诊,让医生看看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一定要看看内斜视的度数,看看病情的严重程度,还需要完善一下复视像以及眼球运动功能的检查,看看有没有眼球运动受限,有没有出现看东西重影的这些情况。而如果是眼外伤或者是颅脑血管性疾病导致的,在积极的去除致病因素的同时,往往还需要用一下营养神经以及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而如果是由于调节因素导致的,往往需要尽快的进行散瞳验光,配一副合适的框架眼镜,还需要尽快的进行视功能的训练。如果是先天遗传性因素导致的,往往需要尽快进行斜视矫正手术。

斜视训练方法

第一、单眼反复训练法,就是指单独训练斜眼的那只眼睛,这就需要在训练时把健康的那只眼睛遮住,用那只斜眼反复看东西,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对纠正斜眼比较有力。第二、牵拉眼皮法,指用手牵拉斜眼的眼皮,可以用一只手按住眼外角侧的斜眼皮,向反方向牵拉,力度也不要太大,以眼睛感觉不到压迫为准。第三、聚焦法矫正斜视,指把左右两只眼睛的视线人为的向同一个点注视,把焦点聚集到一块儿后再同时、同步、缓慢的向鼻梁的方向推移,其方向以发生斜眼的反方向为准,长期坚持,反复进行。第四、要消除紧张的心理,强迫自己克服斜眼的习惯。

婴儿斜视

新生儿斜视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您这种情况需要先观察,如果是两个眼球都向大眼角的方向靠拢,并不一定是斜视,因为新出生的宝宝内直肌的功能比较亢进,都会有这种情况,如果到三周岁左右还是有斜视,那么就需要到医院通过验光进行检查。婴儿斜视能够影响视力,而且还影响美观,主要是由遗传,眼内直肌张力减低,眼肌力不平衡等多种原因导致的,如果不积极治疗,会出现弱视,复视,混淆视等,是不会自愈的。应该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公立医院眼科就诊,由专科医生根据实际病情采取戴眼镜,戴眼罩遮盖,正位视训练用方法治疗,一般效果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