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眼配镜需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当调节处于静止状态时,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位于视网膜后,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图像,而只能形成一个模糊的光圈。远视眼看远模糊,看近更不清楚。但轻度远视眼可通过调节,使物象看得清晰。

要将远视度数验准确,配一副能起到治疗效果又保持舒适感觉的眼镜,绝非易事,除了客观验光和主观试镜外,还要结合患者的年龄、调节状态、肌力平衡、精神状态以及所从事的职业而全面考虑。

(1)低度远视。即300度以下学龄前儿童,视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无视力疲劳症状者可暂不配镜。因为许多小儿都有300度的生理性远视。有视力疲劳症状者,若戴镜后能够提高视力,则应配戴。但不一定配足,可保留50~100度。

(2)中高度远视,即大于300度以上者,此类儿童,远近视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大部分有视力疲劳症状。可分阶段配镜。先戴上稍低于验光所得度数的远视眼镜,待适应后再按验光结果将全部远视度数比例给予处方,配戴第二付眼镜。

(3)有眼球内斜者,原则上要配足远视度数。尤其是戴镜后内斜完全矫正或基本矫正且获得双眼单视功能者,即使戴镜后视力反而降低,亦要按医嘱配足度数。若戴镜后眼位暂无改观,且视力下降明显,上课时黑板也看不清,走路亦有困难,则开始时可适当戴浅一些度数的眼镜,待适应后,再重新配镜给足度数。通常情况下,初戴眼镜总会有些不舒服,一般戴2个月以上便会适应。戴镜适应后要坚持常戴忽摘,并经常检查视力,对伴有弱视者要常遮盖健眼并训练患眼,以使患者视力恢复正常。

在睫状肌完全麻痹的情况下,客观验光度数是否等于处方度数呢?

答案是否定的。为维持一定的调节张力,应适当降低屈光度,具体度数应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而定。但对伴有弱视和斜视,则应以客观验光为准,而不可贸然降低度数,以免贻误治疗。如果患者戴眼镜后出现不适症状,如头晕、恶心不能适应,可以隔天点一次低浓度的阿托品眼药水,维持1-2周,直至适应为止。此外,所有儿童的的远视度数会因眼轴的增长而降低,或变为正视眼。因此对于儿童远视患者,一定要每半年验光一次,至少每年调换一次眼镜度数,以防过度矫正引起人工近视。

一般老年人的调节功能部分或完全消失,故而看远和看近需要不同的度数。看远度数的测定主要靠客观验光。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调节力测出相应的度数,与远用度数相加即大致得出近用度数,再主观试镜调整。一般可配双焦或渐进多焦点眼镜。

远视眼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远视眼是什么意思

曲率性远视,眼屈光系统中,任何屈光面的弯曲度变小所表现的远视,例如扁平角膜;远视是指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所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环,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这种屈光状态就称为远视。眼在通过调节作用后,使屈折力增强,部分降低远视的屈光度,轻微的远视,甚至可以全部消失,表现为正视眼,只有当应用睫状肌麻痹剂之后才能表现出来。

人在多大的年龄会有远视眼

其实远视眼的形成在婴幼儿时期就有了,因为出生以后的婴幼儿,眼球还没有发育成熟,眼轴短,也就是说他的眼球的长度短眼球小,会出现一种远视状态。随着婴幼儿逐渐长大,眼球发育逐渐正常,这种远视状态就会消失,这是一种生理性的远视。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病理性的远视,比如说我们的外伤引起了角膜或者晶状体的改变,就会出现远视,又比如说我们老年性白内障的出现,造成了晶状体屈光力的改变,也可以出现远视,还有糖尿病性的白内障也可以引起远视状况,所以远视是有生理性远视与非生理性远视。那么生理性远视实际上在人一出生的时候就是一种远视状况,那么非生理性远视,一般都是一些疾病或者一些老年性、退行性的一些改变造成了一种远视状况,所以说人在任何一个年龄都有可能有远视的状态出现。

远视眼后果

远视眼还容易造成弱视的情况,远视患者看近和看远的时候,视网膜黄斑不能够形成清晰的物像,会影响到视觉的发育,而这种状况在孩子的发育阶段出现,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弱视,导致视力下降、视功能异常等危险。​患有远视眼,眼睛更容易出现疲劳的症状,远视眼无论是看近或者是看远都需要调节的,长时间下去眼睛也就比较容易疲劳,只是由于眼睛的内直肌长期过度的收缩,会发生睫状肌疲劳,眼睛感觉发胀,眼睛疼痛等等,隐晦的影响到孩子的上课的注意力,还容易形成斜视的情况。远视眼患者如果一只眼睛的远视比较严重,为了能够更清楚的看清事物,必须要增加调节,内直肌的兴奋性会比正常眼增加,因此很多的远视患者会习惯使用注视眼,而那个度数比较高的远视眼就不会经常使用,时间长了以后有些远视眼会变成斗鸡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