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幕让人记忆深刻:白血病患者孤独地坐在餐厅的玻璃墙外,与他一墙之隔的是繁华都市中的幸福生活。鲜明的对比,心酸的画面。
妈妈,我不想治了,太贵了,让我死吧。这是一个12岁的白血病人虽骨髓配型成功,但还面临巨额的医疗费用,她却选择了一条让成人无法接受的路。
此情此景,同样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疼痛。
昂贵的医疗费用,白血病患者是怎样选择的呢?
白血病人通过媒体求助已是不是新闻的新闻。曾有记者在网上搜索了白血病人加求助两个关键词,约有16000条,打开几条一看,均是来自全国各地白血病人的报道,内容大致是相同的:承受不起巨额的医疗费用,呼吁社会爱心救助。
但现实却不容乐观。北京某知名媒体一记者说,他曾经写过三篇白血病人请求救助的新闻,但真正捐助者寥寥无几,对于担负巨额医疗费的白血病人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也许,正如某些人所说,并不是社会缺乏爱心,而是这样的事例太多了,社会公众就不会那么关注了。
暴露隐私实属无奈
如果有办法,我就不会接受记者采访,说我是白血病人,一位白血病患者告诉记者,他接受记者采访并登报是无奈的,白血病人不想给自己贴上我是白血病人的标签,这属于隐私。
社会救助起不到实质作用
实际上,对于白血病人来说,社会爱心人士的救助永远都是一个未知数。关于一位白血病人的报道见报后,一个月的时间收到的捐款不足万元。对于他的整个治疗费用来说,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也许等凑到了足够的费用,自己就到了无法治疗的地步,生命就要消失了……
急需专业救助机构
靠几个有爱心的人捐款救助白血病人是很难的。要解决的办法有一个,就是马上成立一个专门救助白血病患者的慈善机构。比如新加坡就有这样一个专门救助肾病患者的机构,这个机构担负着患者换肾的费用,这是一个公益性的组织,平常靠社会的捐款。目前国内民众对非政府组织没有足够的重视。若建立这么一个机构,此机构宗旨很明确,专门救助白血病患者,并靠多种渠道募捐到善款,患者通过申请获得救助。该机构要评价患者的经济状况,也要介入治疗方案,监督医院治疗,减少治疗的成本。同时,这样的机构财务要对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
让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得以重生和焕发新的希望,需要的是各方共同不懈的努力,还是那句话,相信只要有爱,只要用心,就会有希望,问题就会慢慢得到解决,我们只是期盼:可以早日有所改善有所希冀,让心酸的画面少一点在我们的视野里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