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中医辨证论治法

中暑者,形同而病别,延医亦各不同。暑之为气,时应乎夏。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暑之伤,先着于心。其症∶头痛眩晕,心烦面垢,身热口渴,其脉虚濡。昏仆不知人,亦与中风相似。名曰中暑。中暑者,中气虚而受于暑也。中暑有阳暑、阴暑、暑厥、暑风之分。下文介绍了中暑的中医的辨证治疗法,供患者参考。

【治法】宜清热生津。

【方药】选人参白虎汤加味,取西洋参10g(另煎汁兑服),知母10g,生石膏30g,石斛10g,荷叶30g,竹叶10g,粳米30g(布包煎),生甘草10g。

【治法】宜益气养阴。

【方药】选保元生脉汤加味,取生黄芪30g,太子参30g,麦冬30g,五味子10g,桂枝5g,生白芍10g,生甘草10g。

若呈现气阴两脱重证,选参附龙牡汤加味,取生晒参10g(另煎汁兑服),麦冬30g,五味子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炮附子5~10g(先煎30分钟,后入它药),生甘草10g。

【治法】宜清心开窍。

【方药】选安宫牛黄丸或牛黄清心丸,亦可用醒脑静注射液或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

【治法】宜清热息风

【方药】选羚角钩藤汤加味,取羚羊角粉3g(冲服),冬桑叶15g,菊花30g,钩藤30g(后下),生地15g,生白芍15g,茯神15g,川贝10g,竹茹10g,全蝎58,干蜈蚣2条,僵蚕10g,生甘草10g。

若阴液亏耗严重,手足蠕动,舌龟裂而干燥者,可改用三甲复脉汤加减治疗,取干生地10g,生白芍15g,麦冬30g,火麻仁10g,生牡蛎、鳖甲、生龟板各30g(此三味药先煎40分钟,后入它药),生甘草10g。

中暑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中暑症状

中暑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多汗、食欲下降、胸闷、口渴、体温升高、心悸等症状,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昏迷、抽搐、血压下降等症状。当发生中暑时应多喝热水、脱离高温环境,避免意外的发生。在中暑的分类中,放射病属于最为严重的致命疾病,其特征是高温和意识障碍、头痛以及疲劳等,若是体温超过40度,还会威胁生命。严重中暑也叫做热射病,说的是由于高温,体内过多的热量蓄积以及神经器官损伤引起的热损伤而引起的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热衰竭主要表现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如精神疲乏、头晕、恶心、呕吐、剧烈头痛。热疗是最严重的类型,一般表现为高热、精神障碍、甚至休克、最严重的会出现昏迷、肝、肾功能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什么是中暑

中暑指的是外界温度增高的时候,身体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包括对体温的调节功能,包括心脏、呼吸、胃肠道,全身功能发生了一系列病变,它可以从轻到重,有多种多样的表现。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和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小孩中暑怎么办

首先,把病人转移到一个凉爽的地方,松开或脱下他的衣服,让他舒服地躺下,在他的头和肩膀上放些东西。将海绵浸在酒精中或毛巾浸在冷水中擦拭身体,并尽可能冷却风扇以将体温降至正常温度。孩子出现中暑症状时,需要及时将孩子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其次解开孩子衣物,用冷毛巾擦拭孩子的额头、腋下、前胸等部位,如果孩子神志清醒,可以给予淡盐水补充身体水分。所以小孩出现中暑后应将孩子放置阴凉通风的环境卧床休息,然后给孩子多饮一些温水,不要饮大冷水,可以给孩子服用藿香正气水或者是煮一些荷叶绿豆粥,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轻微中暑以上方法就可以得到改善。小孩中暑主要是由于夏天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或者日晒引起来的,中暑后孩子会出现体热,乏力,出汗,头晕头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