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是一个病理演变过程,初始发生在股骨头的负重区,应力作用下坏死骨骨小梁结构发生损伤即显微骨折以及随后针对损伤骨组织的修复过程。造成骨坏死的原因不消除,修复不完善,损伤-修复的过程继续,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变形,关节炎症,功能障碍。股骨头坏死固然会引起病痛,关节活动和负重行走功能障碍,但人们不要受坏和死文字含义恐怖的影响,股骨头坏死病变,毕竟局限,累及个别关节,可以减轻,消退和自愈,即便严重,最后还可以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补救,仍能恢复步行能力。
跛行是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表现之一,开始时比较轻微,以后逐渐明显,可因疼痛而出现典型的防痛步态。如:患肢触地相对明显缩短,跨步相对正常,双足触地相对延长,也就是患肢一着地便立即抬起来。
当骨盆倾斜时,由于髋外展肌功能紊乱,而出现偏殿步态,即:行走时,健侧骨盆上下起伏,躯干来回摆动。双侧患者可出现鸭步,即:行走时骨盆两侧交替起落,躯干也同时左右摆动,像鸭子行走一样。
成年后,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髋部疼痛僵硬不能正常行走,因而造成残疾。大多数患儿均有髋关节活动轻度或中度受限,外展内旋尤为明显,强迫活动髋关节时,可引起疼痛和肌肉痉挛。在股骨头骺前上部受累时,患髋伸直时下肢内旋幅度大,而屈时则内旋幅度减小。
肌肉痉挛可在发病初期出现,臀部和股部肌肉可发生轻度萎缩,患肢可有轻微缩短。当最初的急性疼痛和肌肉痉挛消失后,通常是经过一段时间和卧床休息、牵引,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晚期,由于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各方位活动均明显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