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随卵巢激素周期性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形成,以致在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最后发展为大小不等的紫蓝色实质结节或包块,但可因病变发生部位和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表现
1、卵巢: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多见,约80%的患者病变累及一侧卵巢,双侧卵巢同时累及者约为50%。病变早期在卵巢表面上皮及皮层中可见紫褐色斑点或小泡,随着病变的发展,卵巢内的异位内膜可因反复出血而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但以单个为多见,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2、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和子宫后壁下段:这些部位处于盆腔后部较低或最低处,与经血中的内膜碎片接触最多,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好发部位。早期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或子宫后壁下段有散在紫褐色出血点或颗粒状散在结节。
3、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累及宫颈者较少见。病灶可位于表浅的黏膜面或深部间质内。
4、输卵管:一般直接累及输卵管黏膜者较少,偶可在其管壁浆膜面见到紫褐色斑点或小结节。输卵管常与其周围组织粘连,可因扭曲而影响其正常蠕动,但管腔多通畅。
5、腹膜:早期病变可通过腹腔镜检查时被发现,除在盆腔内见到典型的色素沉着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外,还可在一些早期病例发现无色素的早期子宫内膜异位腹膜病灶,其中有白色混浊腹膜灶、火焰状红色灶、腺样息肉灶等。这些无色素灶发展为典型的色素灶需时6~24个月。
在病灶中可见到子宫内膜上皮、内膜腺体或腺样结构、内膜间质及出血。但异位内膜反复出血后,上述典型的组织结构可能被破坏或难以发现,以致出现临床和镜下病理所见不一致的现象,即临床表现极典型,但异位内膜的组织病理特征极少。
由于异位内膜的出血来自间质内血管,而不是来自腺上皮或腺体,故在镜检时若能找到少量内膜间质细胞即可确诊此病。若临床表现和手术时肉眼所见病理改变十分典型,即使镜检下仅能在卵巢的囊壁中发现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等出血证据,也应视为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