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冬季 当心支原体肺炎!

随着天气变冷,医院里的支原体肺炎患者逐渐多了起来。支原体肺炎又称“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2003年由冠状病毒引发的“非典”,一开始就曾被怀疑是支原体肺炎。那么支原体肺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肺炎较常见的病原体,儿童和青少年多发。

细菌和病毒感染都能够导致肺炎,而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称支原体肺炎。

60多年前,国外学者描述了一种不明病原体的肺炎,其不同于典型的由肺炎链球菌所致的肺炎,对青霉素治疗没有反应,故称为“非典型肺炎”。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才认识到,引起这种肺炎的病原体就是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不同于普通的细菌和病毒,它是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支原体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以秋冬季多见。它由急性期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经空气飞沫传播,引起呼吸道感染。其发病主要与室内活动增加及密切接触有关。支原体感染也可表现为咽炎、气管支气管炎。

支原体肺炎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

必读:《8项检查揪出咳嗽元凶》

肺炎支原体感染人体后,经过2~3周的潜伏期,继而出现临床表现,约1/3的病例也可无症状。它起病缓慢,发病初期有咽痛、头痛、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热一般为中等热度,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以夜间为重,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也可有呼吸困难、胸痛。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正常后仍可遗有咳嗽。

支原体肺炎患者虽然自感症状较重,但胸部体检一般无明显异常体征。鼻部轻度鼻塞、流涕,咽中度充血。耳鼓膜常有充血,约15%有鼓膜炎。颈淋巴结可肿大。约10%~15%病例发生少量胸腔积液。除呼吸系统的表现外,支原体肺炎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皮肤损害可表现为斑丘疹、结节性红斑、水疱疹等。胃肠道系统可见呕吐、腹泻和肝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较常见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见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及小脑损伤等。心血管系统病变偶有心肌炎及心包炎。

支原体肺炎患者胸部X线检查变化很大,病变可很轻微,也可很广泛。体征轻微而胸片阴影显着,是本病特征之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高低不一,大多正常,有时偏高。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检查并不具特征性,单凭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检查无法做出诊断。若要明确诊断,需要进行病原体的检测。目前,国内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测。

支原体肺炎患者的治疗

支原体肺炎主要是应用抗菌药治疗。由于咳嗽是支原体肺炎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可适当给予小剂量镇咳剂和祛痰药。病情严重有缺氧表现者应及时给氧。对喘憋严重者,可选用支气管扩张剂。对急性期病情发展迅速严重的支原体肺炎或肺部病变迁延而出现肺不张、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或有肺外并发症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干燥寒冷季节多喝温水、加强锻炼、房间通风

支原体感染可以造成小流行,故应注意呼吸道隔离。秋冬季房间也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多喝温水,饮食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宜。多开展户外活动,进行身体锻炼,尤其加强呼吸运动锻炼,以改善呼吸功能。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要及时增添衣服,以防受寒感冒。

支原体肺炎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支原体肺炎并发症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除了呼吸系统的临床表现以外,还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例如:患者的耳鼓膜常有充血,约15%有鼓膜炎,颈淋巴结可肿大,约10%~15%病例发生少量胸腔积液。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出现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炎、脑膜脑炎、小脑损伤甚至精神失常等。胃肠道系统症状可见呕吐、腹泻和肝功损害;

支原体肺炎饮食

由于支原体肺炎患者往往有食欲减退、腹胀的症状,所以不要吃油腻的,容易加重消化道的症状,可以多吃白菜、蛋清、精肉、面条、豆制品等,同时如果患者有发热的症状,尽量不要吃热量高的食物,也不易于退热,发热的时候尽量选择流食,可以喝牛奶、米汤、菜汤、新鲜的果汁等,合理的饮食可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支原体肺炎患者在饮食上建议多吃水果和蔬菜,建议清淡饮食,吃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含有丰富优质蛋白的食物。

支原体肺炎发烧

支原体肺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肺炎类型,它常见的其他临床表现还有剧烈的干咳、头痛、全身乏力、咽痛、全身肌肉酸痛等等,也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耳后的疼痛等等。大多数中等热为主,但是对于一些抵抗力低下的患者来说,比如儿童,会出现高热的临床表现。支原体肺炎的患者是会出现发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