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骨折主要是由于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桡骨头各方向脱位合并不同水平的尺骨骨折或尺、桡骨双骨折也可以成为孟氏骨折,多发生于青壮年及小儿,直接或间接暴力皆可引起孟氏骨折的发生。1914年意大利外科医生Monteggia首先报道了这种类型骨折而得名。日常生活中,主要是由于暴力或者外伤导致骨头的错位导致成为孟氏骨折。那么孟氏骨折的患者日常保健要注意什么?
1、术后上肢石膏固定略小于功能位,抬高患肢,活动手指。数日后可带上肢石膏功能锻炼,6周左右拆除石膏,尺骨骨折愈合后加强患肢功能锻炼。
2、家庭护理可以多熬一些骨头汤,让骨折患者服用,加速康复。
骨折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一般骨折体温可无改变,严重损伤者.由于血肿吸收,体温可上升,通常不超过38℃。
若体温持续升高长时间不退,超过38霓以上,伴有头痛恶寒,周身不适,局部肿痛掀热.白细胞分类计数升高者,应考虑感染。骨折后,由于血换气滞.伴有口渴、口苦、心烦、便秘、小便短赤、夜寐不安等症,脉多浮数而紧,舌苔黄腻或白腻。若出血过多或体虚者,多出现头晕、心悸、气短等症,脉多充或涩,舌质淡红等。
1.疼痛和压痛:骨折后因局部组织损伤,或部分肌肉痉挛,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骨折部位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和纵轴叩击痛.常是判断有无骨折的重要依据之一。
2.局部肿胀、筷斑和皮肤擦伤:骨折后局部血脉损伤,阻塞络道,可出现肿胀。若骨折处出血较多,溢于皮下,即成察斑。若骨折处肌筋膜完整而使出血不能外溢,或因折端压迫,循环受阻,可使肌筋膜问区内压力持续增高,影响动脉血的灌注,从而造成肌肉的缺血、缺氧,严重者可导致肌肉坏死和缺血性肌挛缩。
3.功能障碍:骨折后,由于肢体内部支架遭受破坏,肢体失去应有的杠杆作用,同时因疼痛而引起肌肉反射性痉挛,肢体功能可部分受限或完全丧失,但青枝骨折、嵌插骨折不一定有明显的功能障碍,须仔细检查,以防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