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小儿抽动症

文章摘要:抽动症,小儿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发病率非常高,可以说是有增无减。随着时代的变迁,近十年来发病率增加了六倍,非常棘手。,抽动症属于广义过敏的范畴,是一种时代病,抽动症应该说属于广义过敏的范畴,是

小儿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发病率非常高,可以说是有增无减。随着时代的变迁,近十年来发病率增加了六倍,非常棘手。

抽动症属于广义过敏的范畴,是一种时代病

抽动症应该说属于广义过敏的范畴,是一种时代病,疫情期间初发来就诊的比例很高。目前研究病因不明,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有关, 可能是多种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综合症。 向前追溯我们可以发现,抽动症的概念最早于1825年首先描述,1885年由法国医生报道9例并作了详细叙述,这个时期是属于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此可见,社会环境的巨变、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环境的污染等等外在因素是抽动症产生的肥沃土壤。

抽动症的表现五花八门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指固定或游走性的身体任何部位肌肉群出现不自主的、无目的、重复和快速的收缩动作。 抽动形式表现多样化,主要包括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通常抽动的首发症状是眨眼、耸鼻,还有部分患儿是清嗓子。 这个需要与多动症区分开来。多动症是以与年龄不相应的注意缺陷、多动、冲动为主要特征。

抽动症并没有确诊检查,目前主要是排除诊断

抽动症一般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殊。 所谓的脑电图啊脑CT啊铜蓝蛋白啊等等检查属于排除诊断,那么有家长会记得曾经做过一种量表,也就是我们说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目的是评估抽动症状总的严重程度,属于轻中重度呢?并不是一项确诊检查。

过敏体质是抽动症产生的肥沃土壤

过敏与抽动症密切相关,可以说过敏体质是抽动症产生的“肥沃” 土壤。 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孩子的就诊经历: 刚开始耳鼻喉科、眼科医生说是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咽炎,经过治疗后时好时坏反反复复,再检查发现鼻炎、结膜炎、咽炎已愈但依然有抽动。 这个时候很多时候家长无法理解:为什么突然变成了两种疾病呢?或者为什么每个医生说的并不一样呢?其实呢,我通常会告诉家长咱们应该这么理解这个问题:我们要把这些诊断的病名啊看作是同一个孩子在不同阶段的病症表现,抽动症可以说是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综合症状或者说是更严重的问题。这里呢我建议家长朋友们要用辩证法的思维来理解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对待任何事物都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个疾病,某一个部位,或者某一个时间段。这样就容易理解了。而咱们家长要认识到抽动症的复杂性,这样才有利于抽动症的早期干预和治疗。

抽动症后患无穷,需要及早关注和干预

抽动症作为一种神经精神心理免疫等诸系统综合作用的慢性社会性疾病,症状表现多端且容易反复,令很多家长们异常焦虑。同时,长时间的服药以及产生的未知副作用也让家长们顾虑重重。 抽动症应该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及早治疗,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随着病情的难以控制更严重者则表现为强迫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睡眠障碍、自伤行为、情绪障碍以及品行障碍等。

小儿抽动症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小儿抽动症的治疗方法

抽动症治疗上的话要理性,有很多简单抽动,特别是自然抽动的话,首先并不是药物治疗,而是行为上的干预,这种行为干预的话,它千万不是说要说他,不让他抽,你越说他不让他抽的话,他越抽的厉害,这样的孩子要淡化,这种干预叫淡化,淡化他转移注意力。当他出现某种症状发作比较重的情况下,一定要转移他注意力,使他就是减少发作,就是要淡化不暗示,这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简单抽动的话,不需要药物治疗,这样处理一下,就是这个淡化一下,他可能自然慢慢都消失了。药物治疗是对那些症状比较重的,对日常学习已经产生影响,对孩子心理上已经造成影响,这样的话就要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当然是根据他的发作的程度,可以选择像氟哌、啶醇、硫必利,还有最新的一些治疗的话,妥泰这些药物进行治疗,药物要根据发作的程度,选择那些既有效,又副作用小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是基本的原则就是那个能不用药的话,尽量不要用药,就是进行心理干预。

小儿抽动症原因

导致儿童抽动症的原因,主要有体质的原因,精神的原因以及遗传因素,营养不良,身体虚弱也会导致抽动症的出现,需要及时留意,尽快治疗。多表现为四肢,及身体不断抽动打颤等。儿童抽动症是慢性疾病的一种,发病率比较高。

小儿抽动症的治疗误区有哪些

小儿抽动症临床上确实有一些治疗误区:1、太过于关注了,临床上一般孩子来看病,诊断为抽动症通过治疗以后,症状缓解了百分之七八十,但是有极个别症状会持续一段时间,家长总是特别关注这个症状,其实这也是不对的,过于关注,会让孩子特别紧张,会使症状加重,这是一个误区。2、很多孩子对出现抽动症的症状,家长觉得无所谓,临床上孩子来看感冒咳嗽,但是看病过程中,医生发现这个孩子这种症状特别多,就提醒家长这个孩子有可能是抽动症,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个病是可以治疗的,家长还不以为然,觉得不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也不影响学习和睡觉,所以根本就不放在心上。要么太过,要么不急,这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