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不适、饱胀、早饱、疼痛、恶心、呕吐等症,而无局部或全身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其发病率高达30%,占消化内科门诊的30~40%,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属中医“胃脘痛”、“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不适、饱胀、早饱、疼痛、恶心、呕吐等症,而无局部或全身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其发病率高达30%,占消化内科门诊的30~40%,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属中医“胃脘痛”、“胃痞”、“反胃”、“嘈杂”、“吞酸”范畴。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木气横逆,犯胃乘脾,胃失和降,脾失健运而成。笔者将其中医辨证分为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胃阴亏虚、脾胃虚寒、宿食内停、湿热中阻、肾气不足、寒热错杂八型,以此辨治获得了明显疗效。现将其分型施治略述如下:1.肝胃不和:症见胃脘及两胁胀痛,情志不遂则加重,胸闷嗳气,纳少泛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治宜舒肝和胃、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陈皮、枳壳、白芍、炙甘草、川芎、香附等。2.肝胃郁热:症见胃脘及两胁胀痛、灼热,食后疼痛不减或加重,泛酸嘈杂,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象弦数。治宜清肝泄热、理气和胃。方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药用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黄连、吴萸、公英、栀子、郁金等。3.胃阴亏虚:症见胃脘隐痛灼热,空腹尤甚,口干纳呆,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少苔或花剥苔,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胃。方用沙参麦冬饮合百合汤化裁。药用沙参、麦冬、玉竹、花粉、扁豆、炙甘草、桑叶、百合、生地等。4.脾胃虚寒: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饮食生冷后加重,泛吐清水,疲乏无力,舌淡,苔白腻,脉细弱或迟缓。治宜补中益气、温胃散寒。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药用炙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干姜、桂枝、白芍、生姜、大枣、饴糖、炙甘草等。5.宿食内停:症见脘腹胀痛,嗳腐吞酸,食后尤甚或厌食,吐食或矢气后痛减,泻下臭秽或不爽,苔黄厚腻,脉滑实。治宜消食导滞。方用保和丸或枳实导滞丸加减。药用神曲、山楂、连翘、茯苓、半夏、陈皮、莱菔子、枳实等。6.湿热中阻:症见脘腹痞满,食少乏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头身困重,怠惰嗜卧,便溏不爽,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弦滑。或胃脘灼痛,痞闷,口苦尿黄,舌边尖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治宜化湿清热。方用黄连温胆汤、三仁汤加减。药用黄连、大枣、竹茹、枳实、法半夏、陈皮、茯苓、薏仁、白蔻仁等。7.肾气不足:症见脘腹胀痛,喜揉喜按,腰酸膝软。偏肾阴虚者可伴口干唇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偏肾阳虚者可伴形寒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象沉细。治宜补肾壮元。方用左归丸(偏阴虚者)或右归丸(偏阳虚者)。8.寒热错杂:症见胃脘痞塞疼痛,嗳气频频,呕吐泄泻,苔白黄腻,脉濡数。或口苦、口臭、胃中灼热、喜冷饮、大便干燥等热象与胃部怕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等寒象并见。治宜辛开苦降。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用半夏、黄芩、干姜、黄连、大枣、人参等。另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这类病人,可加大黄、黄连、黄芩、公英、连翘、白花蛇舌草、虎杖等能抑制或杀灭幽门螺杆菌的药物。对伴有焦虑、抑郁、疑病的,多与病人交谈,解除思想顾虑,消除不良心理。饮食要以清淡、干净、新鲜、色香味美而富有营养为原则。忌烟酒、生冷、油腻、酸甜、麻辣之品。并做到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未饥先食、未饱先止。医患问答
更多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功能性的消化不良主要是由于食入不洁的食物、生冷的食物、刺激性较强的食物,以及肠道的炎症所导致的肠道黏膜充血、水肿,使其消化、吸收能力明显下降,而形成的一系列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上腹饱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和胃潴留的症状;二、腹部饱胀不适、腹部隐痛或阵发性疼痛、腹部肠型或蠕动波,还可出现腹部肿块;三、大便性状的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变稀不成形、出血和大便变臭的表现;四、还可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发热等。
2020-07-18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上有以下几点:第一点,抑制胃酸,常用的有奥美拉唑、西咪替丁等等。第二点,促进胃动力的药,比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第三点,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现在治疗多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比如甲硝唑配合着四环素,或者是甲硝唑配合着青霉素,或者是氧氟沙星等等。应该应用一些胃黏膜的保护剂,比如常见的有果胶铋、麦滋林。功能性消化不良更多是以患者的功能失常为主,而没有明显的胃部的疾病的改变,所以治疗起来效果还是很好的。
2020-07-18
功能性消化不良用药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2个亚型,治疗不一样,包括上腹痛综合征,一般用PPI即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还有一个叫做餐后不适综合征,主要是餐后饱胀和早饱的症状,一般用促动力药治疗。但是用胃镜以及生化或者CT、B超检查没有发现明显器质性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有消化不良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以及早饱的症状。
20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