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自杀率在呈现上升的趋势,是我们不乐见的,“自杀”可能是最让人惋惜的生命终结方式。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已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是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在自杀者中,90%以上的自杀都与情绪紊乱及其它精神疾病有关。因此,心理专家提醒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这一“要命”现象,并且特别列出自杀行为的征兆:
自杀前的行为征兆有哪些
1、情绪低落或极度悲伤。
2、感觉万念俱灰,自己一文不值,或者生活无目的,对任何事情无兴趣。
3、格外关注死亡或暴力等话题,经常“想一死了之”。
4、寻求服毒、刀枪或其它方式自杀。
5、情绪剧烈摇摆,喜怒极度无常。
6、饮食和睡眠习惯改变,外表、行为及性格反常。
7、危险或自毁行为,如疯狂驾驶、吸毒等。
8、突然少言寡语,很平静。
9、生活遭遇危机或挫折,包括学校、工作、人际关系问题、失业、离婚、亲人过世、经济困难、绝症诊断等等。
10、整理物品,包括把自己的所有东西送人或扔掉,对家人及朋友进行“诀别”访问,草拟遗嘱或者写绝笔信等。
另外,一旦发现有人威胁要自杀,那么千万别大意,一定要保持冷静,并及时采取措施:
1、不要让当事人单独一人呆着。不让其接触枪、刀、药等“自杀之物”。
2、寻求医院及其他专门机构的帮助。等待帮助的时候,一定要对当事人“洗耳恭听”,保持目光接触。
3、对当事人问话,以了解其自杀方式以及是否真的是“有计划自杀”。
4、如果当事人一旦实施自杀,应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可能实施现场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