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前的行为征兆有哪些

  当今社会,自杀率在呈现上升的趋势,是我们不乐见的,“自杀”可能是最让人惋惜的生命终结方式。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已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是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在自杀者中,90%以上的自杀都与情绪紊乱及其它精神疾病有关。因此,心理专家提醒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这一“要命”现象,并且特别列出自杀行为的征兆:

自杀前的行为征兆有哪些

  1、情绪低落或极度悲伤。

  2、感觉万念俱灰,自己一文不值,或者生活无目的,对任何事情无兴趣。

  3、格外关注死亡或暴力等话题,经常“想一死了之”。

  4、寻求服毒、刀枪或其它方式自杀。

  5、情绪剧烈摇摆,喜怒极度无常。

  6、饮食和睡眠习惯改变,外表、行为及性格反常。

  7、危险或自毁行为,如疯狂驾驶、吸毒等。

  8、突然少言寡语,很平静。

  9、生活遭遇危机或挫折,包括学校、工作、人际关系问题、失业、离婚、亲人过世、经济困难、绝症诊断等等。

  10、整理物品,包括把自己的所有东西送人或扔掉,对家人及朋友进行“诀别”访问,草拟遗嘱或者写绝笔信等。

  另外,一旦发现有人威胁要自杀,那么千万别大意,一定要保持冷静,并及时采取措施:

  1、不要让当事人单独一人呆着。不让其接触枪、刀、药等“自杀之物”。

  2、寻求医院及其他专门机构的帮助。等待帮助的时候,一定要对当事人“洗耳恭听”,保持目光接触。

  3、对当事人问话,以了解其自杀方式以及是否真的是“有计划自杀”。

  4、如果当事人一旦实施自杀,应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可能实施现场急救。

心理障碍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心理障碍的特点

精神障碍是很难治愈的,一般都需要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治疗。过分自信、过分自卑、过度兴奋、过度悲伤均属心理障碍。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可能会出现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或者任性的情况,和经常的娇生惯养有一定的关系,还可能是因为经常一个人玩耍的原因,平时可以多给孩子进行一些心理上的疏导,零食和玩具要和朋友进行分享,可以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针对心理障碍首先要排除是不是由躯体疾病所引起,可以做常规的生化、肝肾功能、心电图、腹部彩超等检查,以及通过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进行初步判断,若需要明确病因,也可以针对性进行检查,再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脑电图、脑CT、脑成像、核磁等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可做更进一步的检查。

心理障碍的特点

轻性的心理障碍,例如焦虑症、强迫症等,除了情绪上不稳定,还会出现身体不适、疼痛等。不同病因心理障碍表现也不同,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各种怪异的想法和异常行为;心理障碍的危害一般会导致焦虑症或者是抑郁症,还有可能会有轻生的念头等现象的发生,所以有心理障碍疾病的人群,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接受治疗,握住治疗病情的最佳时期,因为这样会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同时要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的劳累。3.强迫:反复纠结同一个问题、重复做动作或者行为。2.焦虑:担心紧张、坐立不安、心慌胸闷。

心理障碍的危害

躯体疾病只是自己受到某方面的伤害,而严重的心理疾病不仅会伤害到自己,还可能会涉及危害到其他人。心理障碍的危害非常巨大,甚至要高于很多的躯体疾病。比如一些重症的精神疾病,患者会有被害妄想症,去伤害甚至杀死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