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又称窦房结功能不全。是因窦房结或其邻近传导组织的器质性病变而导致的窦房结起搏功能和传导障碍引起的一系列综合病症。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在中医学属于“心肾阳虚”或“心阳痹阻”范畴。常表现为心悸不安,体倦乏力,头昏,胸中憋闷,并有反复晕厥史。常伴气少懒言,腰膝痠软,畏寒肢冷,舌质淡白,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迟或细弱,
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缺乏有效而又安全的药物,仅在需要急救时才显现其优势,如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或人工心脏起搏等。前两种药物如无紧急情况不敢贸然使用,因为这两种药物如果适逢快、慢综合征会引起严重后果。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体会本病的发生多为素体心气不足,见心阳不振,寒邪直中,寒凝胸中致胸阳不振,心脉痹阻。总的说来,其本为阳虚,其标在寒邪直中经脉。血脉失去温煦而寒凝。脾阳虚则气血生化无源,心失所养,无力鼓动血脉运行。肾阳虚则命门火衰,中不能温养脾阳,上不能温煦心阳,导致心阳愈虚。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心阳虚衰,搏动无力。根据“阳动阴静,虚则温补之,血凝温化之”的基本原则,作者在临床上常以桂附理中汤为主方进行化裁,每获佳效。
桂附理中汤原方为人参、白术、炙甘草、肉桂、干姜、制附子。笔者在临床上将人参改为太子参或西洋参,因顾虑桂、附姜皆大辛大热之品,加上人参温燥恐补阳太过而戗阴,于病情恢复不利。用太子参或西洋参,既可补益心阳,又能阳中存阴,可谓一举两得。另外将肉桂改为桂枝,使之偏重温通心阳,还常常加入枣皮、五味子、麦冬等。
从整个处方来看,以太子参(或西洋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使得气血生化有源,此乃复脉之根本;桂枝、制附子、干姜温通心肾之阳,肾阳生则命门火旺,上奉心阳,中煦脾阳;太子参(或西洋参),制附子益气固脱,使心气内敛,神气内摄;甘草、干姜辛甘化阳,使得寒邪温化;而枣皮、五味子、麦冬则共奏滋肾护阴之功。这样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诸药君臣井然,佐使有序。温而不燥,效果卓然。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治疗开辟了一个理想途径,补充了现代医学的局限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