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高有征兆 穴位按摩可促进

  孩子在长个的时期是家长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对于家长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长得高一点,所以在孩子们长高的阶段父母都会想尽办法帮助孩子促进孩子的骨骼发展,不如补钙啊,穴位按摩等等。

孩子长高有征兆穴位按摩可促进

  长高对于个人来说,几乎是没有感觉的。因为它主要是成骨细胞在不断的分泌骨基质,这样骨头就会不断的变长,但这只是很轻微的改变,可能每天有几个微米或者零点几个毫米,所以是感觉不到的。

  孩子长高有征兆穴位按摩可促进

  不过,也有一些说法称以下变化是孩子长高的征兆:

  1、腿会有些发涨的感觉,吃的多,容易饥饿,脚长的速度特别快,几个月之内鞋子会大几号,另外比较爱睡觉。

  2、生长性疼痛多发生在夜间睡眠期间,疼痛部位主要在大腿股三角肌和小腿增高的腓肠肌,是一种非关节性疼痛。疼痛的感觉大多数为酸痛,也可出现刺痛、灼痛,个别生长性疼痛的孩子还可能伴有小腿抽筋、头痛、腹痛等症状。

  促进长高的穴位

  1、揉腹:爸妈每天轻轻地为孩子揉腹,顺时针1分钟,逆时针1分钟,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

  2、捏脊:孩子俯卧,背部裸露,涂抹适量滑石粉,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孩子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同时向上捻动,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穴两旁。每天睡前给孩子捏3—5遍,对调理孩子消化系统,增强抵抗力有好处。

  3、搓脊柱:爸妈每天用掌心搓孩子的脊柱,从下向上5—7次,可振奋阳气。

  4、按压百会穴: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在两耳角直上与眉心向后的连线交叉点。每天按揉孩子的百会穴20—50次,可振奋阳气、扶正祛邪、清利头目。

  5、推三关:用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300次,可调理脾胃。

  6、拿三阳、三阴经:胳膊、腿的外侧为三阳经,内侧为三阴经。三阳经要从上往下捏,三阴经要从下往上捏,每天各3—5遍。

  7、揉涌泉穴:涌泉穴在脚底的掌心处,每天揉30—50次,可以补肾。

  影响儿童长高的因素

  1、营养问题: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孩子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就会减慢身长增长的速度。维生素D、钙和磷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同时,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孩子个子矮小。因此,从小就要注意孩子的营养是否全面。

  2、睡眠: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孩子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时高于觉醒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长个儿,一般初生儿每昼夜睡眠要求20小时,2—6月,为15—18小时;6—18月,13—15小时;18月—3岁,12—13小时;3岁—7岁,11—12小时。孩子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有的孩子睡眠时间较少,但精神、情绪和生长发育正常,也不必强求。

  3、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长的增长。3—4个月前的孩子,每天应俯卧数次,以促进全身活动,且随着月龄的增长,要及时培养翻身、爬、站、走等基本能力。孩子不应过久地抱着或坐着,孩子抱着不便于活动全身,久坐会影响下肢发育。同时,孩子学会坐后,常常不愿学翻身和爬。经常锻炼身体也是增强体质的一个重要方式。

  4、疾病:很多疾病都会影响孩子身高,一般急性病仅影响体重,慢性病则会影响身长。如果长期测量观察,孩子身高始终低于同年龄小儿平均身长的10%以上,则称为生长迟缓;低于30%以上,则属异常,都应及时诊治。

  5、遗传和性别:遗传也许是更多父母担心的问题,但不可避免的是会有一部分孩子的身长受遗传影响。除此之外,在性别方面,男孩一般高于同龄女孩。

  6、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气候地区:在我国北方生长的孩子要高于南方的孩子。居住在环境、文化水平较高地区的孩子,平均个儿要高一些。

婴儿喂养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四个月婴儿喂养

四个月的婴儿主要就是吃奶粉,需要定时定量给孩子喂奶,一般三个小时给孩子喂一次奶粉,一次吃奶120-160ml左右,一天吃五到六次。因为个体差异原因,如果孩子胃肠消化功能好,可以试着给孩子添加辅食,可以一天可以吃一到两次米粉,给孩子打一些蔬菜水果汁喝,但是刚开始添加辅食,不要给孩子吃的过多,由少到多的添加。从4或6个月龄到8个月龄短短2~4个月的时间,婴儿要从单纯奶过渡到成人食谱,仅在食物质地上比成人软、烂、碎,这期间每加一种新食物或改变一次食物质地都需要婴儿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正常的胃肠功能,同时家长还应有适宜的喂养行为。母乳喂养4~5个月龄每天5~6次,每次150~180 mL。四个月的宝宝肠胃功能不完善,消化功能比较弱,不能添加辅食,添加辅食可能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的现象产生,要少食多餐,每餐不宜喂奶过多。

婴儿喂养不足的症状

婴幼儿喂养困难是存在于婴幼儿期的一种常见喂养问题,可能是婴幼儿吸吮—吞咽—呼吸过程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中出现问题所致,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饮食习惯的异常和行为的异常,如食欲下降、挑食、偏食、厌食、进食时间过长等,喂养困难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可造成不良影响,如营养不良、贫血等,因而一旦发现应积极干预,以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合理喂养,促进小儿正常发育。

婴儿喂养常出现的问题

婴幼儿喂养的常见问题包括:1、1岁以内: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辅食品种从单一到多样;2、1-2岁:均衡营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10月龄婴儿的食物可以开始加盐,食盐量为成人的1/4,不宜过咸,以免加重肾脏负担;3、2-3岁:荤素搭配,避免食用反季节蔬菜。